專家分析 |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協力圖強
1、汽車強國與環保并重
文件: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這個文件強調的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定位是產業強國與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2、刪除共享化,新四化變成新三化
文件: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有關技術加速融合,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
征求意見稿的文字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此次刪除共享化的意義很大。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發展的目標,僅是一種商業模式。而且汽車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現實的。目前共享自行車都不能滿足真正的實時出行需求,潮汐現象導致地體站共享單車一邊泛濫堆積,一面是小區找不到。大規模的人員流動不可能通過共享取車實現。因此刪除共享化很正確。這在總體思想也體現的很清晰: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明確刪除了共享化。
3、開放發展更強調國際競爭力
文件:開放發展。踐行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新優勢,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
原來的文件征求意見提出:開放發展。踐行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落實汽車領域對外開放時間表、路線圖,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產業國際合作,提高企業國際化、規范化經營能力,加快融入全球市場。
現在的開放是高水平的開放,這樣才能更好的以我為主,通過開放帶來產業能力的提升,并借此走出去,實現更強的競爭力。,汽車的產業強國要體現在國際競爭力上。
4、產業目標務實
發展愿景: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變化點很多,目標細化很多。
A\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這點是對車用操作系統提升到很高的層次,我們要自主掌握操作系統,不能再像手機一樣,美國人有安卓系統,我們給他打工,必須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
B\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這個目標較征求意見稿的25%的水平更穩健,尤其是在去年7月后的市場低迷期,對未來目標需要更穩健的考慮。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的表述為:到2025年,我國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總銷量比例15%-25%;2030年達到30%-40%。但我個人認為這個20%目標肯定能實現,25%的目標是有希望的。
C\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這個原來不是在目標中的,現在強化,必然是對充電和換電模式有更強的指導意義。尤其是慢充是未來發展方向,但快充也是要建立體系的。而換電模式雖然有場景特殊性,但重視度也是明顯提升。
D\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這較征求意見稿的11千瓦時/百公里提升1度,其意義重大,鼓勵高端新能源發展,不能簡單用電耗指標約束初步發展的新能源總體產業,而且高端化目前自主表現不錯,應該給更多發展空間。
E\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降至4.0L/100km。這條被刪除,這也是符合油耗發展的客觀現實的。目前的傳統車油耗降低緩慢,對新能源的依賴度提升,而新能源的規模20%的情況下的4升在WLTP看工況下實現有難度。
5、提升產業基礎能力。
第三章 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第一節 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突破計算和控制基礎平臺技術、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支撐技術等瓶頸,提升基礎關鍵技術、先進基礎工藝、基礎核心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等研發能力。
分析:產業基礎能力是我們的薄弱短板,看起來很美,但實際基礎不扎實,很多基礎的自主可控能力不足,這次要求強化產業鏈,必須做好產業基礎能力。
6、龍頭企業地位提升
第二節 加快建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建立健全龍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聯合研發攻關機制。
原來的征求意見稿是:進一步健全動力電池、智能網聯汽車等制造業創新中心市場化運行機制。這體現了國家對龍頭企業的重視,對聯合攻關的舉國體制的更強的推動,歐企業是很好的促進。
7、行業協會等共享平臺意義提升
文件明確:依托行業協會、創新中心等機構統籌推進各類創新服務平臺共建共享,提高技術轉移、信息服務、人才培訓、項目融資、國際交流等公共服務支撐能力。
征求意見稿:依托行業機構統籌推進資源共享、科技中介、成果轉化等各類創新服務平臺共建共享。此次的行業共享信息的規范性提升,也是很好的事情。
8、新能源產業要海外扎根
文件明確:引導企業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不斷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推動產業合作由生產制造環節向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等全鏈條延伸。
征求意見稿:加強產業鏈國際合作。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等機遇,推動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礎設施、技術標準、金融服務、商業模式等領域的國際合作。
這次的調整的意義重大,我們汽車出口始終是短板,中國是汽車大國,不是強國,原因之一是我們汽車出口僅占不足5%。汽車出口量與新能源汽車銷量目前相近,這是巨大的行業問題,我們必須把新能源車走出國門,實現研發,生產銷售的全面海外布局,實現汽車拉動產業鏈走出去,把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