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售后服務分會于12月17-18日在海口舉辦“汽車售后服務AB面——客戶流失與保客營銷”研討暨2020售后服務分會年會。
會議上,售后服務分會邱凱就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未來如何實現盈利的問題進行了解讀,并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盈利模式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221萬輛,同比增長10%,純電動汽車占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的7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比為26%。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占全球市場份額達到54.6%,已達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一半以上,并且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十車企中,我國自主品牌占據4席(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團、吉利)。然而,隨著我國新能源政策補貼的退坡以及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下行通道,銷量規模有所收縮。但隨之出臺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將刺激一部分消費需求,釋放一定的新能源汽車購買力,預計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4億輛。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動新能源渠道網絡建設不斷提速,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擴大,促使新能源車企加快網絡布局與渠道下沉,新能源網絡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主要覆蓋在四至六線城市,與傳統燃油車網絡布局呈現出相同的分布特征。伴隨中國新年能源產業政策日趨完善,也為了防止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問題,國家政府出臺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及加強售后服務體系建設等相關政策。目前,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網絡模式也在不斷變革。造車新勢力企業以直營和代理為代表的渠道模式創新,構建區別于傳統4S模式的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網絡格局,圍繞銷售、服務、充電等業務,衍生出體驗中心、交付中心、服務中心、鈑噴中心、充電站等不同功能場所。渠道模式創新使得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網絡不再局限于4S模式。同時,傳統的經銷商開展新能源售后業務有較多困境。首先前期投入較大,成本壓力上升,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其次,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單車產值低,定期保養/檢查頻次低,且進廠臺次規模有限。這也直接導致傳統經銷商會陷入窘迫之態。我國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尚未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傳統經銷商售后業務重心仍主要放在燃油車型上,考慮到新能源汽車對經銷商售后產值的貢獻極為有限,傳統經銷商普遍缺乏依靠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盈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也使得新能源產業發展面臨了三大矛盾。1. 國家推動和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與傳統汽車廠商開展新能源業務步調不一致的矛盾;2. 傳統汽車廠商開展新能源業務與經銷商現實利益之間的矛盾;3. 傳統汽車廠商和經銷商開展新能源業務擠占公司業務資源的矛盾;如何形成相對成熟的盈利模式,提高新能源汽車售后產值,調動經銷商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些都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邱凱認為對于盈利模式創新需要充分結合新能源汽車使用特性及保養/檢查的客觀性。經銷商應充分利用店內充電設施,降低設備空置率,提高充電樁利用率及周轉率。經銷商還應關注新能源汽車用戶的用車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考慮將保險、保養、衍生服務等產品捆綁打包,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全包型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解決方案,開發適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專屬”保養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