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新能源客車分析
近5年來,我國城市公交客運行業的新能源車快速發展,城市內公交替代柴油車的需求持續大增,為具有零排放、適合中低速特點的客車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但2019年和2020年的新能源客車沒有拓展公交外的市場,甚至因補貼的性價比下降在非營運領域有所下降,市場適應性壓力較大。
2020年新能源車將逐步脫離補貼獨立發展。雖然2019年新能源客車市場走勢總體較弱,2020年疫情打擊很大,這也是暫時的影響。隨著藍天保衛戰的持續推進,柴油車的發展面臨巨大危機,大中型客車是新能源城市交通的核心,新能源公交車大有優勢。雖然疫情影響,公共出行的意愿下降,但隨著地方補貼新能源公交的政策進一步強化,城市公交仍是新能源客車核心主力市場。
2020年年初新能源車增長總體很低迷,其中新能源客車壓力最大,全年新能源客車6.25萬臺,同比下降20%,但下半年改善。
2021年11月的新能源客車銷量0.42萬臺,同比增速-39%。
近幾年的新能源客車的銷量是小幅負增長,這也是需求總規模不大的特征,今年的后期壓力仍較大。
2021年11月新能源客車的表現相對較差,銷量環比下降,較2020年11月也是下降較大,政策因素波動較大。
新能源客車的城市公交類占比逐步提升。大客2020年公交的占比相對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并小幅增長。
大中型客車基本都是公交用途,其他用途的新能源大中型客車沒有市場,或者市場逐步萎縮,這也是巨額補貼減少導致的新能源客車缺乏市場競爭力的體現。
在中國客車市場全年的銷量中,新能源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改變了中國客車市場的銷售規律,每年退坡前新能源客車銷售高峰對全年銷售貢獻度極高。
新能源客車上牌走勢相對復雜,總體客車市場飽和,但新能源仍屬于相對利潤較好。
我國新能源客車產品向純電動、大型化方向發展。新能源客車的產品逐步走上穩定,大中型客車成為主力,微客市場也有逐步恢復的特征。
我在分析中剔除了部分5字頭輕客,主要考慮由于專用車的微客和輕客較多,因此電動微客實際應該是物流車的需求使用,不屬于乘用車和一般客車的特征。
新能源客車的城市公交類占比逐步提升。大客2021年公交的占比相對2020年同期小幅下降,但總體仍較高。
大中型客車基本都是公交用途,其他用途的新能源大中型客車沒有市場,或者市場逐步萎縮,這也是巨額補貼減少導致的新能源客車缺乏市場競爭力的體現。
輕客市場也是公交為主的特征,大部分電動輕型客車都是公交,其他非運營的公交的占比持續下降。
隨著環保壓力和路權的促進,特大城市市場的6米以下電動車表現很好,尤其是5.9米的輕客類電動車表現良好。
傳統客車企業競爭優勢不可撼動,新勢力的“投資換市場”是區域深度滲透的捷徑;產品性能是外地品牌拓展市場的基本技能。
新能源客車的區域性特征仍較明顯,形成和諧發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