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乘用車市場分析
1. 8月乘用車市場回顧
今年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對車市的影響與股市的消費擠壓,兩者共同推動車市增速的加速下行探底的過程。5-8月的國內車市零售增速呈現探底企穩的態勢,近幾個月乘用車市場零售從5月的5%、6-7月的均為-1%,終于8月如我們預期的出現企穩轉正,回升到2.7%。這似乎體現股市的沖頂回落過程與車市的增速探底過程有一定關聯。
8月是秋季開學前的購車高峰期,因此歷年8月的車市零售都是環比增長較好的。今年雖然8月的車市的A0級SUV的結構性走強仍在延續,但近兩個月的上市新車沒有帶來足夠新增量,因此8月的車市增長是缺乏熱點的自然增長。在世界新興市場經濟動蕩中,加之天津港爆炸事故,我們8月的乘用車出口仍是較大的負增長。
在外部劇烈變化的環境中,很多車企采取“促零售、降庫存”的措施,導致零售量高于國內批發4萬臺,批發高于生產8萬臺的全面降庫存減壓的特色。為提升零售,部分品牌強力降價并調整產品競爭定位、終端促銷也是幅度加大,推動車市負增長調整期的市場相對平穩度過,其中8月日系零售同比增14%,自主品牌同比增12%,都表現較突出。
由于前幾個月終端需求下滑較快,經銷商經營壓力劇增,廠家自6月以來持續努力調低生產計劃,形成歷年罕見的淡季大減產。而且天津港812事故帶來的生產和進口及倉儲環節的受損較大,影響廠家生產批發銷量近3萬臺,這進一步加大了減庫存的力度。
2. 9月市場預測
今年國內汽油價格較低,年輕人國慶長假駕車免高速費出游熱情更高。加之近期廠家強力降價促銷增零售,使車市價格魅力大增,近期是購車最佳價格時機,這都共同推動車市季節性回暖更明顯。
由于15年7-8月的廠家庫存降3萬臺(同期增13萬),經銷商庫存降11萬(同期增0.1萬),今年廠商庫存逐步進入低迷需求下的相對合理狀態,但也由此帶來整車企業今年1-7月上繳稅收減少105億元。9月的供需預計將是偏緊的狀態,9月工作日數僅有21個,加之月初有3日抗日勝利紀念日和月末27日中秋兩個重要節日,整車企業需考慮假日剛性休假時間段,一般會壓縮流水線作業的全月開班周期,因此9月的有效生產開動日更被壓縮,可能產生生產丟量。由于連續的經銷商淡季提早減庫存,加之又是三季度末需求回升,前期強力增促銷的趨勢也會企穩,預計經銷商9月末需要一定的庫存補充,因此9月份的批發銷量不會太低。
近期國家政策對汽車行業也是相對利好的,我們前期提出的三大政策期待是:增節能車補貼目錄、加大汽車金融支持促進車市發展、改善匯率推進汽車出口,這些政策建議目前看也都有一定的支持和放松效果,尤其是節能車目錄和降低汽車金融公司存款準備金比例的政策也算利好。但相對房市的放開外籍限購和降低首付比例,車市的支持力度仍偏小。而今年車企的稅收貢獻下降仍有蔓延到汽車零部件的危險,產業鏈經營狀態都可能進一步嚴峻,期待政策能更好支持車市發展。
3. 車輛共享對車市影響暫時極小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城市百姓的出行選擇更加多元化,在公共交通和出租出行及私車出行外,更多的車輛共享模式也是很好的出行選擇。
目前的車輛共享有多種方式,其中以打車和拼車為主,由于各種打車軟件的補貼血拼,實現普通百姓的打車和租車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也降低部分有車族的養車成本。隨著車輛共享的多元化快速發展,私車出行需求下降,更多人選擇專車、快車、順風車等新模式,這似乎是影響私車普及的重要因素。由此部分觀點認為車輛共享影響私車購買需求,進而影響中國車市的需求增速。
但在目前中國國情下,限購限行等政策特征決定車輛共享短期內不會影響私車的購買需求。這是因為我們有巨大的公共交通出行群體,出行便利性較差,急需升級出行便利性需求,其中部分分流到成本較低的共享出行方式,但不會影響到私車購買需求。這也是中國特色的購車需求早已經受到嚴重限購抑制的特殊國情所決定的。尤其是限購的特大城市的購車需求主要受到計劃性購車指標的限制,而限購邊緣的大城市的消費者購車更需要抓緊,否則限購的風險也是不確定的。此外的其他城市尚未發達到車輛共享出行完全替代私車的便利化程度。總體看短期內車輛共享對國內車市的新車銷售影響不大。
4. 夏季減產休假需要更好的產能對應
近期很多整車企業夏季減產休假,而且休假比歷年稍多,這也引發似乎產能過剩的爭論。我們認為產能過剩不能憑夏季是否休假來分析,似乎要是產能不足就不能夏季休假。
國內車市的需求是有明顯的季節性的,這是因為目前中國車市仍是首次購車群體為主,首購群體的購買季節性波動明顯。夏季的普通百姓購車需求較淡,中低端市場銷量較低,這時廠家就應該減產休假。前期部分廠家奉行以產定銷,淡季不休假,夏季生產的車型變成廠商庫存,導致經銷商淡季庫存零售比偏高。目前國內的資金利息成本遠比國外貴,且經銷商貸款難,因此庫存資金占壓成為經銷商最大的風險和利潤痛點,廠家不得不淡季強力減產減庫存。
現在不能淡季儲備庫存,車企必須有足夠的產能寬松度來確保零售火爆時的生產供給。目前車市的秋冬季市場需求旺,而且是短期的節前市場特別火爆,這時需要先把庫存堆在店里,讓消費者選車后當天就能開走上牌。
我們不能一廂情愿的考慮提高產能利用率,產能是為市場服務的,中國私車需求相對成熟市場有更大波動,加之提早儲備庫存損害經銷商利益,廠家產能需要應對峰值需求,因此擴產能與夏季更多休假是不矛盾的。
5. 新能源車鼓勵政策應聚焦到支持自主乘用車
世界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儲量不斷被探明,石油探明儲量從94年的1525億噸到04年的1863億噸,而2014年底達到2398億噸,近20年探明儲量增長50%以上,這對世界能源價格產生巨大的降價壓力。近幾年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下降較快是必然的,這也是中國對石油和天然氣等需求逐步企穩后,近期國際虛高油價的暴跌回歸。目前這樣的世界能源充裕的結構有利于我們發展天然氣商用車,并推動乘用車的新能源化。這也是我們實現聚焦于乘用車技術突破的很好機遇,因我們新能源乘用車有從年產5萬臺到年產幾千萬臺的巨大市場空間,而商用車沒有,這是巨大的機遇,目前我們的新能源戰略應更努力聚焦于支持國產乘用車的突破。
目前個別城市把新能源地方政策當作提升城市形象的工具,給進口新能源車寶貴的限購指標,這等于是把寶貴的政策性機會送給外國人,這不利于我們發展自主新能源的國家戰略。我們發展新能源車的目的是汽車產業的轉型突破,限購政策不是為了進口高價新能源車占領中國核心城市服務。我們自主的新能源車成為消費的主流趨勢時,這對自主的品牌提升和產業發展才能有更好的市場效果。如果高端新能源車如果又被外國品牌搶走,其示范效應對自主品牌未來發展是巨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