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車市走向如何?年銷售4000萬是完全有可能的,9年后,中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6億,這是國家信息中心的主任徐長明先生給出的預判。
第一,汽車市場未來還保持中速發展,第二,未來汽車銷售和售后服務生態將會發生變化,第三,汽車電商進入到3.0時代。 第四,未來電商低成本優勢,包括消費者對電商的偏好度在逐步提高。會使電商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
第一階段是千人保有量1000個人5輛-20輛車,也是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銷售的年均增長率在30%,持續時間比較短,大致在五年;第二階段是從1000個人20輛車-150輛車,速度比第一時期跌了10個百分點左右,年均速度在20%左右,持續時間比較長,大致在十年。我們國家大概要用13%-15%的年均增長率,持續16年左右的時間,因為收入經濟發展和日本不一樣,東中西經濟發展有梯度變化,平均速度比較低,我們第二快速期從2009年開始,已經過去了7年,按照16年算,還有9年的時間,即到2024年。從我們剛才速度假設,到2024年,我們的常用車大致能達到3600萬輛,加上100萬輛微車,300萬輛商用車,大致是4000萬輛。如果按照日本飽和點測算,我們的銷量峰值應該在6771萬輛,按照歐洲平均水平測算,我們飽和點是6674萬輛,汽車飽和點最關鍵的決定因素就是人口的密度,大部分省會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000人,千人汽車保有量500輛,理論上講,人口密度決定了千人汽車保有量。我們國家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3個人,但是人口密度不一樣,西藏每平方公里只有3個人,甘肅8個人,上海有9000人,全國來算,94%的人居住在國土面積43%的東中部地區,按此來算,我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0人。按照英國、德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水平,每千人600輛汽車,我們打個折扣,千人400輛,乘以我們15億人口,也是6億輛汽車的保有量?,F在才1.7億,還有4.3億的銷量讓我們去滿足。6億輛汽車,一般15年報廢,銷售量的飽和點就是4000萬輛。4000萬輛是能達到的,這是我們樂觀預測的一個理論推導。1、汽車供求矛盾會加大。2000年-2010年,每年年均增長率是33%,所有廠商沒有一個敢按33%的增速去做安排若干年的排產,每年排產最高到20%,結果是所有的產品在當年都是供不應求,連續十年。。而我們現在速度降到8%-10%,但是現在廠家排產比這個要高,導致未來我們廠家排產的增速比市場銷售增速要高。供求矛盾會持續,使得未來利潤率會下降, 4S店這種重資產的行業,將來會更多讓位于3S、2S,包括輕資產模式。2、汽車反壟斷在日益加劇。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商務部從不同角度管反壟斷的事情。另外汽車銷售和維修服務標準,還有現在平行進口車市場也在大力推進,一系列的環境在發生變化, 4S店一家獨大的模式可能發生變化。3、互聯網攜帶金融資本進入汽車銷售服務領域。這個體系將來可能有各種各樣的主體在這個領域里分一杯羹,可能都會占一定的市場份額。最早互聯網上做廣告、做營銷,到了目前階段,更多是引流,再往后走就是新車銷售、售后服務領域直接電商,我們管這個叫做3.0。目前看幾種模式并行,整車企業像上汽、廣汽、東風日產,經銷商集團,還有京東這些,以及垂直媒體,所以各種模式的主體都在進入。下一步的模式可能還是線上和線下的有機結合,線上集客、引流包括收款,物流公司送到家,線下提供的試乘試駕,收繳貨款,車輛交付。四、未來電商低成本的優勢可能會逐步擴大,消費者對電商的接受越來越多2、電商一次性投資相對比較大一點,之后再擴大規模,這個邊際成本很低。5、進車成本比較低。構成電商相對于傳統營銷模式里面成本優勢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嘗試網上購車的,根據調研,原因主要是為了節省時間,價格優惠和信息透明,這是幾個最主要的考慮原因?,F在90年出生的今年已經26歲了,很快就會進入到購車的主體行列,消費者是最主要的原因。傳統4S店在體驗上,在試乘試駕、交付環節的優勢還是明顯的,但成本的優勢、消費者偏好這兩個優勢會使電商運營模式在未來的汽車銷售售后服務體系里面會成為汽車生態里的有機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