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呼之欲出 千億資金力挺新能源
4月7日,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規劃即將出臺。
他稱,經過數月的調研和論證,由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參與制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最終改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下稱《規劃》),已上報國務院。
自從去年8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出臺之后,圍繞新能源汽車規劃的討論就不絕于耳。據悉即將出臺的《規劃》與之前的《規劃》草案區別不大。根據《規劃》,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將是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兩輪驅動,未來十年產業核心技術投資將達千億元。總體目標依然是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量達到500萬輛,其中,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占乘用車年產量的50%以上。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規劃》主要是對新能源汽車長遠的發展,比如技術路線、目標、采取的具體措施進行比較明晰的描述。業內人士分析稱,該規劃是我國第一份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行業發展規劃,將引導今后1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兩輪驅動是主線
此前知情人士透露,新能源汽車規劃中蘊含三個要點:一是總目標為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要達到世界第一;二是確定了最終實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同時將加快研發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三是政府將投入1000億元。
不過這些當時都是猜測。在該草案引發的諸多熱議中,最為廣泛地被討論的無疑是新能源汽車動力的選擇。諸多觀點質疑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
此次蘇波明確表示“由工信部牽頭制訂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已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多部門聯合上報國務院,不日將批復公布。”這一言論令甚囂塵上的諸多關于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猜測漸有明晰之態。
此次流傳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內容與之前的《規劃》草案大方向基本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此前業界的猜想。
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點就是此次《規劃》明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是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兩輪驅動。這一方針的制定不無跡象,苗圩早前就曾表示,“汽車行業不會被電力公司牽著鼻子走。”他指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仍是多種方式都在嘗試,哪種形式更方便用戶、更切合實際還需要摸索。
純電動車無疑是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但是單從技術層面來講目前達到產業化困難重重,而基礎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生產成本仍然較高等原因也是導致市場反應冷淡的重要因素。而導致這樣情況存在的因素是多樣化的,汽車營銷專家王麗指出,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長期不足,產品缺乏充分驗證與改進,高端技術缺乏;關鍵零部件的產業鏈尚未形成,大部分關鍵原材料、零部件及制造裝備依賴進口,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和投入尚不明確;標準體系的完整性和實用性有待提高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純電動汽車的發展腳步。
目前豐田、本田、日產等車企都推出了純電動汽車,但是都沒有實現量產,而是通過一些渠道讓用戶試用,沒有量產。目的在于通過小范圍的實驗型遙控觀察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而年初在北京市延慶縣上路的純電動出租車無疑是這一事實最有力的佐證。電動車由于氣溫低,車輛耗電量大增,遭遇了提速困難的問題。
Plug-in或成首選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清源電動車總工程師周榮表示,電動車一次性購買的成本遠高于傳統車,但使用過程中其成本消耗只有傳統汽車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以1.5升左右排量的車為例,一百公里大概用7升油,需要約42元。而同等排量的電動車大概要用20度電,僅需10元左右。但是與其一次性購買成本較高同時存在的一個問題是電池雖然使用成本低,但是壽命不足以抵消它的高購置成本。
他表示正是由于純電動車在上述各方面存在的問題,混合動力汽車無疑在從傳統汽車過渡到新能源汽車的引導期中有一定優勢。他指出純電動汽車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方向,雖然不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唯一途徑,單就目前而言能取代傳統汽車的,除了電動汽車以外,還沒有其他新的結構或者新的技術出現。
記者了解到,混合動力包括輕混、中混、強混,以及現在推廣較多的Plug-in。周榮指出Plug-in是目前最佳選擇。因為混合動力汽車依然受到電池技術限制較大。行駛里程較短、成本太高同樣是混合動力車型面對的難題。Plug-in車型里程大多控制在150公里左右,持平目前電池發展水平,成本也在受眾接受范圍內。
在純電動汽車還無法取代傳統汽車的現狀下,Plug-in的混合動力汽車一是兼顧了傳統車的習慣使用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環保結構。
千億重金流向是焦點
一位參與制定該《規劃》的專家向本報記者透露,新能源汽車規劃預計政府財政投入1000億元,致力于打造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其中500億元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300億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200億元用于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的節能汽車。另外,其中有100億元用于扶持核心汽車零部件業發展,50億元用于試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該專家對這千億資金的分配做了如下解讀:500億元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是毋庸置疑的,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緊迫性顯而易見,也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主要部分。
此分配方案一出,立即有觀點指出在推廣和示范總共500億元之巨的資金投入令人不解,且給各執行層面提供了靈活的灰色可操作空間。上述專家指出,新能源汽車的口號雖然已經喊了多年,但是目前對于普通消費者仍是一個新生事物,任何事物的轉變首先要從思想上轉變。且此番所指示范推廣不光是理念的推廣,更多是在試點城市對用戶免費甚至付費給用戶體驗的方式。因此國家投入如此之巨的資金在推廣和示范方面不難理解。
對于在整體推廣和示范計劃中單獨給予普通混合動力汽車的200億元推廣資金,他表示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普通混合動力技術幾近成熟,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不少混合動力車型在售;二是混合動力汽車雖然節能環保方面不如純電動車,但是不失為過渡時期的最佳選擇。其市場化操作可行性強,受眾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
他同時指出,此次規劃在千億資金的分配上對于城市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支持不夠,是諸多觀點對此次千億資金分配額度有爭議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表示,許多地方城市都已經將新能源汽車作為了城市名片,重視程度不亞于中央政府,相信這方面地方政府會有相應配合新能源汽車在發展程度的資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