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戰略發展期汽車行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中國工業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2011年,美國正式啟動了“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奧巴馬政府實施的“再工業化”戰略要在世界經濟領域掀起一場高端制造業戰略大反攻,將對中國新興產業產生較大的影響。世界知名的制造強國——德國同樣不甘示弱,根據國情特點提出了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工業4.0”計劃,確保其制造強國的優勢地位。
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支柱產業,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在201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不過中國制造大而不強、多而不精的問題比較突出。備受矚目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于5月份正式對外發布,勢必成為中國制造業新一輪快速發展的引擎,旨在推動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文件中,有10多處提到“汽車”,顯示了對汽車制造的高度關注。由于中國制造業覆蓋廣泛,全面大規模轉型難以實現,選擇優勢產業、重點領域引領中國制造業轉型勢在必行。
從“制造”到“智造” 汽車工業領銜轉型
汽車行業作為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技術和工藝,還是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擁有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國家戰略發展機遇下,汽車行業也將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先行者。
那么,汽車工業如何實現產業升級?《中國制造2025》要求汽車業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著名行業專家、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認為,汽車業在《中國制造2025》指導下所進行的變革,絕不僅僅是汽車加上互聯網、自動駕駛、電商這么簡單,而是整個產業鏈所有環節、所有要素、所有主體都參與進來的全面變革。
對汽車工業而言,“中國制造2025”是全產業鏈的升級換擋。
制造業大而不強的主要表現之一是制造業質量水平不高。因此,“質量為先”成為實施制造強國的重要指導方針之一。規劃文件強調,堅持把質量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生命線。對于汽車制造業,堅持《中國制造 2025》規劃中包括質量為先在內的方針,勢在必行。
在《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中,“智能制造”更是成為中國制造從大到強的重要突破口。在整個制造業中,汽車行業屬于技術含量和智能化程度較高的行業,隨著國家的大力倡導和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汽車行業也將迎來“智能制造”加速發展的良好機遇。
同時,規劃明確了未來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其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與我們日常生活聯系密切,對于改善城市交通和空氣質量有積極意義,這是在節能減排大趨勢下汽車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高品質”為基,助力產業轉型
《中國制造2025》提出”三步走“戰略,首先是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必須由追求高數量向謀求高品質轉變,于是,“品質”先行成為汽車制造業向“智造”升級的重要基礎。如專家趙福全所言,無論是“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其本質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最大化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這一點與豐田的精益生產模式有相同之處。
作為豐田全球模范工廠的廣汽豐田成立10余年來,蓬勃、高速的發展并沒有讓廣汽豐田忽略對品質的把控,而是始終把品質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權威機構和媒體的品質榜單中,廣汽豐田屢獲佳績。在2014年J.D.Power發布的中國新車質量研究(IQS)報告中,廣汽豐田排名合資品牌第一。在豐田汽車2012-2014年連續三年對全球工廠的品質監察中,廣汽豐田生產線先后獲得最高級別評價。
廣汽豐田引進全球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在各個環節徹底推行豐田精益生產方式。品質管理工作以“自工序完結”為核心思想,貫穿從商品企劃到銷售的全過程,明確各階段工作的保證事項和責任人,崗位職責和檢驗流程都有著清晰具體的標準,確保每個工序的品質。在豐田全球統一監查評價基準上,廣汽豐田還提出了更嚴格的自主監查計劃,開創性地設立了一個“第三方”,以獨立于工廠以外的態度,從顧客角度評價產品。通過多渠道收集市場顧客的心聲,將顧客需求轉化到工廠品質管理改善活動中。
“智造力”驅動,實現產業升級
關于“中國制造 2025”,工信部部長苗圩強調,要將智能制造作為“中國制造2025”主攻方向,要通過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大力推進制造過程的智能化。
作為行業轉型升級中的佼佼者,廣汽豐田在“智造力”上的表現
可圈可點。得益于豐田全球最先進設備和工藝的導入,廣汽豐田的自動化水平在汽車行業位居前列。廣汽豐田焊裝車間導入豐田GBL線,采用最新的焊接機器人。所運用的機器人共計754臺,自動化程度高達58%,尤其是多軸蛇型機器人和新型焊槍,能以更小的空間占用和更低的能耗,實現世界領先的焊接品質。GBL線還引入了代表世界領先技術的“內側夾緊裝夾技術”,在確保車身精度的同時,在生產節拍內進行車型切替,真正實現柔性生產。除此之外, 沖壓車間裝配了全球領先的伺服壓力機,輔以高速的零部件搬運,使加工速度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而且,高精度的加工技術使加工能耗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噪聲更降低至85分貝以下,為其贏得了“世界上最安靜的壓力機”的盛譽。廣汽豐田90%以上的沖壓件都是自己生產的,這一比例領先行業,最大限度減少沖壓件的采購,能夠有效地保證品質控制。
智能制造最終的形態是人機交流,實現最大程度的人機互動。在機器自動化生產方面,廣汽豐田依托豐田精益生產方式的兩大核心——“自働化”和“準時化”。“自働化”即人字旁的自動化,主張人與機器協調互補,從而達到生產高品質產品的目的。在當今條件下,企業進行完全的自動化生產是不現實的。只有人和自動化緊密地合作,才有可能實現企業生產能力的最大化。”準時化“是在你所需要的時間和需要的地點向你提供所需要的東西,就是保持物質流和信息流在生產中的同步化。實行準時化,既可以減少庫存、縮短工時,也能提高生產效率。
與此同時,廣汽豐田持續推行“創意改善提案制度”,每個員工都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針對工作中的問題,積極提出改善建議。迄今為止員工累計提交的創意提案多達96萬件,充分激發了員工的自主性和創造力。此外,廣汽豐田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的本土化人才培養體系,為“智能制造”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基礎。
智能化不僅在制造環節得到廣泛應用,廣汽豐田還將其推廣到服務環節。以豐田全球領先的e-CRB系統為依托,廣汽豐田已構筑行業領先的信息化服務,在此基礎上打造ONLY ONE渠道品牌,為每一個顧客提供個性化的專屬服務。2014-2015年,廣汽豐田率先導入i-Dealer智能化銷售店和i-Service智能化服務。未來還將陸續推出更多創新顧客價值的服務,包括i-Club智能化增值會員, i-Value智能化用車方案、i-Connect智能化移動互聯、i-Power智能化環保動力。廣汽豐田致力于從產品到服務,為每一位顧客提供專屬的智能化汽車生活解決方案。
業內專家認為,發展智能制造需要硬件和軟件雙管齊下,廣汽豐田不僅在生產和服務等環節建立了良好的硬件基礎,而且通過創意改善提案等特色機制,構建了智能制造的軟實力,成為汽車行業智造的先鋒力量。
“可持續”布局,展望綠色未來
《中國制造 2025》規劃不僅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中國汽車工業重點發展方向,在政策中更是明確了“綠色發展”的基本方針:堅持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事實上,廣汽豐田在節能環保技術方面早已布局。五年前,廣汽豐田通過最具品牌號召力的凱美瑞推廣豐田全球領先的雙擎技術——采用全球獨有的發動機和電動機深度混聯的最佳配合方式,革命性地提高了發動機和電動機動力的協同效應,成為在汽車行業中“動力與油耗平衡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截止2015年7月,凱美瑞?雙擎累計銷售1.8萬輛。下半年即將上市的雷凌?雙擎實現核心動力總成的國產化。隨著全漢蘭達首發豐田渦輪增壓動力,自主品牌“領志”將推出純電動車,廣汽豐田將形成涵蓋自然吸氣、渦輪增壓、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技術的“全擎動力”布局,成為業內最強動力矩陣,以技術為優勢,成就綠色實力。
廣汽豐田不僅積極布局“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實現“綠色產品”,還把環保基因延伸至全產業鏈——從車輛設計、零部件到生產、銷售,從員工到供應商、經銷商乃至客戶,廣汽豐田致力于在各個環節實現真正意義的綠色環保。 通過全面踐行可持續發展的工廠、可持續發展的產品、可持續發展的公益發展模式,構筑起一條全渠道綠色產業鏈。廣汽豐田也憑借領先于行業的節能環保水平,獲得了“低碳典范企業”榮譽。
對于汽車制造企業來說,智能化轉型的源動力依舊是市場需求,而引領汽車行業轉型的先行軍非市場銷量優異的企業莫屬。根據廣汽豐田官方消息顯示,廣汽豐田繼續保持之前的銷售勢頭,7月份銷量達到35857輛,同比增長52.7%。1-7月終端銷量最終鎖定在233525輛,同比增長超過24.3%,跑贏乘用車市場增速,銷量逆勢上揚為廣汽豐田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