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月度形勢分析會在京召開
2014年12月1日下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形勢分析會(第六期)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召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就2014年全年的汽車流通形勢進行了分析和發布,并就相關問題與到會媒體進行了交流。

郎學紅主任對2014年及11月庫存預警指數調查結果及分析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2014年11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5.7%,比上月上升了10.7個百分點,大大超過了50%的警戒線,與10月相比,市場總需求放緩,經銷商庫存壓力繼續加大,經營狀況持續惡化。
數據顯示,2014年1-10月平均庫存系數為1.55(1.5為警戒線),同比增長4.6%;從2014年各月庫存系數看,從6月份開始庫存明顯加大,前10個月庫存系數超過1.5的有6個月,相比去年明顯加大,臨近年底,經銷商庫存壓力顯著加大,預計11月份庫存系數將達到2 。
2014年1-10月狹義乘用車月均增長率為13.8%,但增速逐月下滑,廠家年初排產較高,為沖擊全年生產目標,而向經銷商轉嫁壓力。
協會認為,導致高庫存的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汽車行業的現行的產銷體系,廠家按計劃生產,將產出一味壓給經銷商;
第二,汽車產能建設和產能釋放過快與市場需求放緩的矛盾;
第三,原有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對廠家強勢地位限制不夠。
沈榮副秘書長做2014年二手車市場概況及2015年展望
沈榮副秘書長依據國內汽車市場現狀及2014年1-10月二手車交易市場情況對二手車市場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汽車市場告別高增長時代,買方市場格局初顯;汽車市場新車、二手車結合更趨緊密 ;新車放緩,二手車提速;二手車將成產業發展新引擎。
2014年1-10月二手車市場交易情況:交易量 491.19萬輛,相比上年同期增長 16.78% 交易額 2944.78億元,相比上年同期上漲 27.08%,基本型乘用車 285.19萬輛,同比增長 16.18%,交易額 1816.51億元。客車 73.93萬輛,同比增長 19.14%,交易額 353.64億元。載貨車 62.79萬輛,同比增長 14.48%,交易額 269.74億元。越野車 16.01萬輛,同比增長 20.52%,交易額 231.33億元。
最后沈榮副秘書長認為2014年二手車市場有望實現新跨越: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而手車交易突破810萬大關,2014年預計交易突破900萬輛,接近一千萬輛整數關。2015年,新車市場可能面臨較大的市場需求不足的壓力,產能釋放快于需求增長矛盾可能加劇。新車市場變化將波及二手車市場,形成在價格車源等方面的變化。二手車市場有望重回兩位數增長。
孫木子副主任從消費者二次購車需求切入看汽車經銷商營銷關注點
從中國乘用車消費的基本背景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汽車市場逐漸成熟,已從“成長期”過渡到“普及期”,汽車消費觀念日趨理性。國內乘用車市場的二次購車(換購加增購)比例逐年升高,預計未來將成為汽車消費的主流趨勢。
從細分市場來看,車輛級別越高,其新車購買中二次購車的比例越高,其中C級轎車及C級SUV增購比例達到53.6,%,73,1%。 外觀、空間、舒適性是消費者首次購車時最關注的三項因素,二次購車時更關注動力性和技術先進性,對價格及維護費用關注相對不高。因此,經銷商應以消費者二次購車的需求點為出發,制定營銷策略。
針對目前經銷商庫存高企、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惡化的實際情況,站在汽車行業流通健康發展的立場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肖政三秘書長認為“汽車企業不按市場需求生產,不斷提高銷售指標導致經銷商的生態鏈惡化。其根本原因是產銷體制不合理,目前生產廠家仍然按照計劃經濟及賣方市場的慣性思維進行生產,而不是依照市場需求決定。汽車企業對市場預期的過高、產能過度釋放、市場需求相對不足,導致流通環節庫存高企、經營壓力加大、資金鏈斷裂,這對經銷商是一種嚴重的摧殘。目前汽車經銷商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對于這些問題,肖政三秘書長表示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將向包括工信部、商務部在內的相關部門進行反映。同時,必要時協會將拿起法律武器,為經銷商爭取相應的合法權益。更呼吁政府改革和調整目前的汽車產銷體制,建立和諧的零供關系,改變這種主導與被主導的關系,尤其在汽車市場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的時候,汽車生產企業和經銷商更應抱團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