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中國車市風向標 盤點6大關鍵性政策
中國汽車市場雖然經歷了2015年的整體增速放緩,但受政策利好等因素,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可圈可點,汽車行業政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市場走向。來到了2016年,中國汽車行業有哪些新政策的實施,會對消費者的有車(或是即將進入有車)生活產生影響呢?網通社從國家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多部委了解到:2016年有6個關鍵政策實施,新政將在統一充電接口、燃油限值、售后維修等方面,更大程度上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No.1燃油限值降低至6.7升/百公里
實行時間:2016年1月1日
2014年11月1日,工信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第三階段乘用車燃油限值標準實施,根據該標準,到2015年國內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達到6.9升/百公里。2016年1月1日起,第四階段乘用車燃油限值標準開始實施,這也是國家為促進先進節能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改善氣候環境所作出的硬性要求,國內車企所生產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需降至6.7升/百公里。對于為達到要求的整車企業,將采取加強監管、限產整頓等措施。不難預料,2016年后的國內汽車市場,小排量“T”引擎、插電混動、純電動等低油耗甚至0油耗的動力系統將成為主流發展趨勢。
從長遠規劃來看,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到2020年車企燃油限值要降至5.0升/百公里。考慮到企業降耗任務較重,因此這些部門為企業設定了每年油耗達標值,目標由松至緊,從2015年到2020年,工信部為當年生產乘用車設立的平均油耗目標分別為百公里6.9升、6.7升、6.4升、6升、5.5升和5升,其中2016年所要達到的6.7升/百公里對于改善燃油消耗起到重要作用。
No.2維修保養不必非要去4S店
實行時間:2016年1月1日
對于此前保修期內如果不在4S店保養,車輛一旦出了故障,4S店有理由拒絕車輛保修的問題,國家交通運輸部對《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進行了修改,明確規定了廠家和4S店不得以不在官方授權店保養為由拒絕給車輛質保。該項規定將于2016年1月1日開始實施。
從汽車廠商以及4S店的角度來說,售后服務對于品牌認可度和品牌忠誠度起到直觀重要的作用,但往往這一環節被人詬病的地方最多。在《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實施后,車主有權自主選擇維修經營者進行維修。除汽車生產廠家履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汽車質量“三包”責任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指定維修經營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消費者維修保養的可選擇性。
其次,對零配件供應商和社會維修保養機構進行了“松綁”,將其規范化,除了要求非4S店也需要提供“同質配件”之外,還要逐步對車輛維修記錄進行統一存檔管理,將一輛車的所有維修保養記錄電子化并全行業可查,這使得售后維修保養更加清晰透明,同業也促進售后服務整體水平的提升。
No.3滿足條件的車船稅可退
眾所周知,在國內購買一輛新車需要繳納的稅,主要涉及進口關稅(不包含國產車型)、增值稅、購置稅、消費稅(這些都體現在售價中),以及用車過程中的車船稅和除稅收之外的保險費、檢驗費等各種費用。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車船稅管理規程(試行)》規定,已繳納車船稅的車船,因質量原因,車船被退回生產企業或者經銷商的,納稅人可以向納稅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自退貨月份起至該納稅年度終了期間的稅款,退貨月份以退貨發票所載日期的當月為準。國稅機關應當向地稅機關提供車輛退貨發票信息,以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另外,已完稅車輛被盜搶、報廢、滅失而申請車船稅退稅的,由納稅人納稅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關于新能源汽車,規程還指出,對不屬于車船稅征稅范圍的純電動乘用車和燃料電池乘用車,應當積極獲取車輛的相關信息予以判斷,對其征收了車船稅的應當及時予以退稅。另外,納稅人在車輛登記地之外購買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由保險機構代收代繳車船稅的,憑注明已收稅款信息的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單或保費發票,車輛登記地的主管稅務機關不再征收該納稅年度的車船稅,已經征收的應予退還。簡單來說,只要符合車船稅退稅條件的,這項費用可以退還給納稅人。
No.4統一電動車充電接口
實行時間:2016年1月1日
據國家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2015年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37.90萬輛,同比增長4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14.28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6.36萬輛,同比增長3倍。對于絕大多數電動車以及插電式混動車車主而言,給汽車充電一直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造成充電難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充電接口不統一。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的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及通信協議新國標將解決這個問題,此次修訂的5項標準全面提升了充電接口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在安全性方面增加了充電接口溫度監控、電子鎖、絕緣監測和泄放電路等功能,細化了直流充電車端接口安全防護措施,明確禁止不安全的充電模式應用。在交直流充電接口形式及結構與原有標準兼容方面,新標準修改了部分觸頭和機械鎖尺寸,但新舊插頭插座能夠相互配合,直流充電接口增加的電子鎖止裝置,不影響新舊產品間的電氣連接,用戶僅需更新通信協議版本,即可實現供電設備和電動汽車之間的充電。
也就是說,未來的電動車或是插電式混動車充電將會向手機一樣簡單、方便,新政不僅令新能源汽車車主充電更為方便,也將有效促進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No.5維修技術信息公開
實行時間:2016年1月1日
由交通運輸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該辦法要求從2016年起汽車維修技術信息須無差別、無延遲公開。汽車生產者自2016年1月1日起,對于取得CCC認證的乘用車和客車,要在車型上市之日起6個月內公開維修技術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為汽車后市場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對于消費者而言,車輛的保養、維修將更加便捷,并且選擇性更大,對于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提供很大幫助。
No.6《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實施
實行時間:2016年1月1日
國家質檢總局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廢止原有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了汽車產品生產者是缺陷汽車產品的召回主體,規定汽車生產者應當保存涉及安全的汽車產品零部件生產者及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檢驗信息,并且還明確了技術鑒定標準和召回管理協調機制。也就是說,當汽車產品出廠時未隨車裝備的輪胎存在缺陷的,由輪胎的生產者負責召回,這也意味著召回對象更加細化。消費者可以尋求機構的幫助、獲取調查結果、維護自己的利益。
總結:隨著上述6項實施的政策出臺,國內的新能源車市場有望邁上新的臺階。此外,國家新政策對于汽車消費者權益的維護力度越來越大,對于促進國內汽車市場的發展也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將令國內汽車后市場更加公開、透明,使得整個汽車市場走向更為成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