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新國標出臺 進口車企面臨抉擇
新國標為電裝企業創造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但也給電動車企業留下了一堆問題亟待解決。
2016年1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在京正式對外發布新修訂的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及通信協議5項國家標準(下稱“新國標”),并開始實施。
聚電網絡科技總經理盧曉晨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國標在充電的兼容性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以前一個樁只能給一個車型充電的問題會越來越少,這對充電運營市場而言是重大利好,同時也會加速各個廠商的更新換代。
新國標共分為五個部分,對傳導充電裝置和系統、交直流電接口、通信協議都做了統一的要求,今后所有的充電有關的設備,包括樁和車,都有了統一的生產、制造和檢驗標準。
盧曉晨表示,新國標的出臺是所有充電樁和新能源汽車生產及運營企業翹首以待的,帶來的影響不僅是充電接口規范,也帶來充電設施行業的新一輪發展契機。
根據介紹,五大標準的大部分內容都跟充電過程的安全有關,包括充電接口的固定、防護、斷電控制以及接口溫度監控等方面,這意味著未來充電樁在提高兼容性的同時,也將大大提高安全性,從而讓充電樁的適應范圍更廣。
根據介紹,聚電網絡從2013年開始進入充電行業,如其他樁企一樣,它在開發軟硬件產品時,要和多個汽車品牌一項一項去做對標,以適應不同的車的充電需求。新國標其實對整個行業而言都是少走彎路的一條捷徑。
基于這個標準,車企、樁企都要依照統一的協議去生產制造和銷售。特別是樁企能夠在更深層次方面推進樁與樁、平臺與平臺,支付交易系統的互聯互通,從而推動整個充電市場的發展。
然而,新國標的出臺,也要求充電設施及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運營商需要根據新國標進行產品的調整和重新設計,因此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
盧曉晨介紹說,目前這個行業內大大小小的充電樁企業大概有100多家,其中很多是從傳統的電力設備企業轉型而來的,也有從互聯網端介入的,算下來未 實現智能化改造的充電樁企業至少有六成,這部分企業在新國標實行后改造升級的壓力比較大。新國標的實施,很可能會讓這個行業洗牌。
車企亟待解決的問題
電動車普及的痛點在于充電,而充電的痛點則在于互聯互通。新國標的出臺,從理論商能夠極大地促進電動車的銷售和發展,但在新國標的推進中,電動車企面臨的困難要比樁企大的多。
首先,電動車車企不僅要把汽車賣出去,更要為消費者提供充電服務,樁企在新國標出臺后直接轉型,但車企要解決老客戶的充電服務。特別是像特斯拉這類 既賣電動車,又四處建充電站的企業就面臨一個選擇——要么升級老得充電站為消費者更換充電系統;要么增建符合新國標的充電站,這在增加經營成本的同時,該 企業在充電網絡的統一、互聯方面就出現了不一致。
一位特斯拉內部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特斯拉不準備采用新國標,“特斯拉無需依賴公共充電樁,因為我們的超級充電網絡已經實現了南北貫通的全面覆蓋。”
但業內人士并不看好特斯拉的盲目樂觀。盧曉晨告訴本報記者:“(新國標)對進口電動車的兼容性要求更加嚴格了,對于不能使用國標接口的進口電動車來說,不僅不利于擴大國內市場,而且以后有可能在市場準入方面遇到阻礙。”
此外,新國標也并未完全兼顧中德兩國達成的“中德共建充電協議”,根據介紹:“新國標中18487.1和20234.1分別參考 IEC61851-1和IEC62196-1進行修改,會與德國同類標準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27930則是參考ISO11898-1和美國機動車工程師 學會的SAE標準進行修訂;但是其他二個標準還是基于國內需求和實際運用情況進行的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