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轉冷 汽車金融將成市場轉型新動力
12月10日,德勤中國發布《2015中國汽車金融白皮書》,指出中國汽車行業在經歷了粗放式和外延式擴張發展階段后,急需向精細化和集約化模式轉型。發展創新高效的金融業務將成為汽車廠商抵御傳統業務下滑、打通各服務環節的重要手段。
2015年中國汽車銷量急劇放緩,汽車市場的發展在經歷黃金10年后,受制于經濟下行和需求放緩的影響,銷量從1月7.6%的增速猛降至6月的負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將2015年全年的銷量增長預期從7%調低至3%,預計未來中國汽車市場增速將持續下滑,正式告別高增長態勢。微增長將成為中國車市的常態。
報告還指出,除了增速放緩,產銷矛盾的不斷激化也令汽車廠商出臺一系列購車刺激政策來消化庫存,導致經銷商原本微利甚至虧損的新車銷售業務繼續惡化。同時,隨著中國政府對汽車維修配件市場整改措施的不斷強化,傳統汽車經銷商的售后服務利潤和競爭力將進一步被侵蝕。
德勤中國汽車行業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何馬克表示:“汽車工業規模化的邊際效應正逐漸減弱,新車銷售的利潤將進一步受擠壓,行業的整體驅動力和競爭力正向汽車金融等后市場鏈條延伸,整車廠必須采取精細化和多元化的經營方式來提升銷量。”
此外,越來越多的大中城市加入限購行列,二手車跨區域流通受阻等政策壓力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新車和二手車需求。而打車軟件、拼車應用等替代性服務的興起,也延緩了一部分消費者的購車計劃。
報告認為,從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汽車金融不僅是整車廠和經銷商實現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也是增長穩定的利潤來源之一。隨著80、90后消費者成為汽車市場的主力購車人群,汽車設計、功能、動力、營銷點和促銷手段都將迎來重大變革,其中金融在整個購車環節中的發生節點和重要性逐步上升。整車廠將抓住這一機遇,一方面聯合第三方征信公司和電商平臺對車貸進行預授權,向4S店轉化有效的潛客線索,刺激新車銷售;另一方面,通過利率手段、現金優惠等措施吸引和擴大客戶基礎,并以此開展針對不同車型的市場營銷和推廣,優化經銷商的銷量結構。
德勤表示,商業銀行、汽車廠商、經銷商在開展多元化金融服務的同時,也面臨著后來者的挑戰。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小額貸款企業、P2P網貸平臺都相繼進入汽車金融領域,并憑借各自優勢和差異化定位,爭奪不同的目標群體市場。廠商、經銷商等傳統經營主體在構建自身護城河基礎上,也將積極同新興市場力量開展合作和優勢互補。從長遠看,汽車金融將成為中國汽車市場新的增長引擎,并在中國汽車產業結構性調整中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