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置稅減半 實行標準應由排量向排放轉移
網易汽車9月30日報道 (張揚 北京報道)9月29日,國務院會議決定,從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
汽車購置稅減半,在中國汽車市場已經不是第一次。2009年,為了應對當時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政府就曾出臺購置稅優惠政策,當時從一個側面促成了中國汽車產業2009年至2010年的“黃金增長期”。
此次推出的新政,能否在進入“新常態”的中國汽車市場上再次成為銷量推手,其效果還有待觀察。不過這一舉措對已經向小排量發動機方向轉型的汽車廠商來說,絕對算是一個好消息。目前來看,已經在小排量發動機市場上具備多款產品的廠商,如通用、PSA等,預計會因此帶來一定的銷量提升。同時,部分豪華車品牌也開始在小排量發動機市場布局,如奧迪、奔馳都已經推出1.6T發動機,雖然這些品牌的購買人群對購置稅的稅額敏感度不高,但仍然可以對這些品牌的銷售形成助力。
不過對這一利民政策,筆者還想提出幾點小建議。首先,購置稅減半的政策,從長遠發展角度考慮,實行期限應放的更長遠一些。對于汽車廠商來說,根據行業形勢和銷售市場進行戰略調整和產品規劃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周期,如果以購置稅減半為政策導向進行調整,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對于整車生產企業來說有些過短。此次可以分享購置稅減半政策紅利的企業,也多是在2009年的政策實行后,觀察到了政府將會更重視小排量發動機市場趨勢,從當時就開始進行產品調整,才成為了今天的受益者。
第二,從長遠來看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實行標準應從“排量”向“排放”轉移。購置稅減半政策一是為了刺激消費,而更宏遠的目標則是為了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不過因為中國汽車市場固有觀念,造成了大多數人目前只認“排量”而輕視了“排放”。實際上,有些車型的發動機排量雖然在1.6L以上,如一些車企主推混合動力技術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其整體油耗已經低于排量更小的傳統汽油機車型,同時產生的有害氣體排放也更少,對環境造成的傷害也更小。因此為了更長遠的目標考慮,不論是消費者還是政策制定者,都應該將自己的目光焦點從排量向排放轉移。
另外,筆者建議此類惠民政策推出之前,能否設置一個緩沖期,給消費者一定的準備時間。此次將要實行的購置稅減半政策得到了有購車計劃的消費者的一致支持,但少部分9月底已經購車的消費者反映,自己就因為早交了幾天錢,而錯過這項政策,不得不說有些“郁悶”。
同時,在此次國務院會議上,還提出了完善新能源車扶持政策,規定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對已實行限行限購的應當取消。此項規定一出,將對新能源車購買產生推動作用,但有些人預測新能源車購買將迎來井噴,筆者對此持謹慎觀點。以北京市為例,今年仍然實行新能源車搖號購買政策,8月份的中簽比率已經下降到不足40%,這種形勢下造成了許多人開始“恐慌性”參與搖號——其目的就是不管自己的購買條件是否成熟,都先占上一個位置再說。如果搖號政策取消,那么人們的購買意圖將回歸理性,會更多地從充電設施、續航里程、使用效率等角度考慮,到時新能源車真實的購買需求才會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