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改革有望于年底啟動
我國車險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費率條款粗放,車險理賠難等問題頻頻出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規范與凈化車險市場,維護車主權益,繼去年十二月內部征求意見后,近日,保監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這份草案中,保監會對車險市場化改革步驟等進行了修訂。
雖然目前并沒有明確列出車險費率改革時間表,但有內業人士表示,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期間,車險費改啟動的可能性很大。
車險費改迫在眉睫
早在2001年,中國保監會就曾在廣東試點車險費率自由化,但幾年之后又重新回歸統一。在過去的十余年時間里,雖然整個車險行業保費收入增長迅速,但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卻不容樂觀。有車聯網產業基金人士表示,2013年,全國49家經營車險的保險公司有46家虧損,,而其他三家比較大的公司盈利狀況也并不理想,車險業正在進入一個下行通道。
車險業危機不只是簡單的盈利問題,我國車險產品單一更是制約了保險公司的活力和創造力,現有車險市場中,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承保風險的種類少、范圍小,導致車主的許多保險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同時,車險費率條款粗放,車輛劃分過于籠統,且對不同風險程度的車主按統一費率收取保費,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車險行業的發展。
商業車險改革要堅持市場化方向,把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的制定權交給保險公司,把對商業車險產品和服務的選擇權交給市場。
一套條款 三層費率 規避價格戰
自2006年至今,商業車險條款和費率一直實施的是行業統一制度,目前國內市場上主要保險公司使用車險條款主要是ABC三套車險條款,也就是人保、平安和太保三家公司條款,另外安盛天平保險公司 (原天平汽車保險公司)是單獨的一套車險條款。雖有ABC三套標準可選,但本質區別并不大。
按照《指導意見》,商業車險費率將分為三個層次來計算,由基準純風險保費、基準附加費用、費率調整系數組成,現行的ABC條款將退出歷史舞臺。一位財險公司車險負責人稱,可以將商業車險費率想象成一個三層的蛋糕,每一層包含著不同的原料,所占的比例也各有不同。
未來將形成示范條款為主,創新型條款為補充的新機制,并確立新的商業車險條款制定、預審、審批制度。以大數法則為基礎,市場化為導向,賦予并逐步擴大財產保險公司商業車險費率厘定自主權。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輪車險費改通過費率和條款的相互配合,讓市場主體有更多的選擇權。不同于2003年車險費率市場化的完全放開,此次監管層希望可以避免重蹈價格戰覆轍。
以“車”定價是難點
目前車險費率改革最大的難點就在于車型標準缺失和數據積累不足。中國市場上的車型多且雜,每個車型零配件價格和維修成本都不相同,缺乏統一的車型出險、賠付數據,獨立的公司很難掌握這些數據。
此次商業車險改革的最大突破是以“車”定價。在汽車基準純風險保費定價方面,今后中國車險行業將實施國際上通行的車型定價模式,改變現有的以新車購置價、車齡、座位數等因素為核心的定價模式,實現車型差異化定價。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透露,中保協正著手開展“車型名稱標準數據庫”的建設,在全行業層面統一車型名稱,研究車型風險等級,為車型定價提供技術條件。
險企應以創新發展應對改革
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將車險推向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之路,保險公司迫切需要將“以保費論英雄”的激勵機制,過渡到以保費增幅與利潤考核并重上來,改變簡單粗放的經營方式,強化效益觀念和利潤考核,綜合考慮險種結構、保單成本、承保質量等因素。
在營銷模式上,保險公司應積極創新,打破中介壟斷客戶資源的局面。保險公司要充分了解汽車銷售趨勢及客戶消費習慣,發展網銷,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費率直接讓利于消費者。
同時,要建立數據庫,收集積累本公司及行業的統計資料,并借鑒公安、交管等社會風險管理職能部門的統計資料,以此作為費率厘定的參考依據。將車型、車主實際情況、車輛使用情況、市場供求情況及公司自身情況等因素充分納入數據庫范疇,讓費率與風險相匹配,從而細分市場、細化風險。
此外,還需要整合全行業力量,完善基礎建設。通過收集、統計和分析全行業商業車險經營數據,測算好商業車險行業參考純損失率,建立數據監測機制,及時發現和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通過推進車險信息平臺建設,建立車險行業數據庫,與公安交管部門加強信息互換,做到行業內外信息共享;通過建立代位求償機制,進一步提升行業理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