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自在在线,欧洲精品在线一区,亚洲成人网av

協會資訊

中國汽車市場危與機 車企巨頭博弈自主求存

時間: 2015-01-01      來源:
作者:

    有人說,如果坐擁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無法誕生全球最好的汽車品牌,將是中國“和平發展”美好時代的一種失責。
    然而對中國市場上現存的40多家乘用車商來說,有的企業在向著“更大更強”發起沖刺;卻也有的企業在日趨惡劣的競爭中掙扎求存。
    在暢享了2013的豐收碩果后,面向2014年,甚至更遠的未來,我們要回答的是:在日漸成為世界汽車發展中心的中國,汽車企業求生存、談發展的機會在哪 里?現實與即將變革的汽車政策為企業的生存發展與壯大提供了哪些機會?在培育汽車產業的美好期待與現實荊棘之間,究竟還需要哪些努力才可以跨越?
    在遍覽了2013年乘用車商的眾生相,展望2014年的投入與目標之后,那些關心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人,你們是否也與我們一樣充滿期待?
    2013 年,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的王座上已經坐了五年。全球第一大市場早已不是懸念,然而反觀國內幾十家大大小小的汽車企業,其規模的分散,卻逐漸成為束縛彼此發 展壯大的掣肘。在一個不進則退的市場環境中,如何充分利用政策機遇、用好自身的資源求發展,成為眾多汽車企業探尋的共同命題。
    求發展
    巨頭博弈搶占領跑位銷售排位上的暗戰
    盡管發展的節奏有差異,2013年中國汽車行業仍延續了2012年的市場格局。第一陣營及第二陣營的合資企業保持了自身的發展速率:通用汽車繼續領跑、南北大眾依然牛氣,北京現代的“現代速度”以及逐漸恢復元氣的豐田、本田及日產都讓行業大勢呈現出表面的平靜。
    然而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改革”、“進一步放開汽車產業”的政策定調,車企之間發展的機遇也開始變得不完全“平衡”與“均等”。為了能在新時期獲得更有利的業界地位與發展優勢,2014年車市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第一軍團的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以及一汽-大眾先后拋出了更高的銷量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制定的產品規劃,和保障產品能夠熱賣的技術創新。依照上述三家企業2013年的表現,2014年各自實現160萬臺以上的銷量并非懸念。
    與 之相對,位于第二軍團的北京現代與東風日產的競爭則更顯激烈:2013年北京現代以103萬輛的銷量結束全年的增長,成為國內第四個突破百萬級別的大型合
    資公司,力壓老對手東風日產。然而,結束釣魚島風波調整之后的東風日產從2013年9月份就開始顯示出強大的攻勢,不僅連續四個月超越北京現代,全年也完
    成了92萬輛以上的銷量。“百萬輛已成為過去,好戲才開始。”2013年12月22日晚上,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收到銷售總部副總部長楊嵩的“90萬輛銷 量達成”的微信之后,發出了新年第一個頗值得玩味的信號。
    事實上,與上海通用一樣,2014年是東風日產新車年,雖然2013年全新天籟在重重壓力之下未能實現沖頂的目標,但是2014年,包括煥然一新的全新奇駿,還有T IID A和新陽光的復蘇,將是支持東風日產110萬輛以上銷售目標最直接的動力。
    雖然企業與企業之間可以宣布同樣的銷售目標,卻沒法待在同一個銷量排位上。因而無論是銷量冠軍的寶座還是第四的排名,都將帶來白熱化的競爭態勢。
    美系的上升和日系的復蘇
    與 上述企業之間為“求進步”而產生的激烈爭奪相對,福特汽車正在中國耐心地實施“1515計劃”,到2015年累計投入15款新車,產銷突破120萬輛以 上。從2012年福克斯亮相開始到2013年8月蒙迪歐的推出,福特一年內把四張好牌悉數打出,也因此贏取了快速的上升勢能。2014年,在進一步依托翼 虎與新蒙迪歐這兩款重量級產品的基礎上,福特還將推出入門級車型K a以及改款S-M A X和福克斯,共同來實現其銷量的增長。
    與此同時,作為日系企業的代表,廣汽豐田與廣汽本田將迎來多款車型的改款。而處于車型更新密集期的一汽豐田更是定下了全年66萬輛的銷售目標,較上年56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18%。
    事實上,從長期的競爭優勢來看,豐田和本田手里的王牌是混合動力,尤其是全球產銷550萬輛,年產銷接近100萬輛的混合動力成為豐田汽車占據未來技術制高點的銳器。但是,在中國,政策的導向、現實的環境令得混合動力的推廣顯得舉步維艱。
    不 過,本田的“地球夢科技”和馬自達的“創馳藍天”卻似乎為打破這種困局增添了一些現實的色彩———把傳統動力的技術發揮到極致。一個可以對比的數字 是,2015年honda即將推出的2.0T發動機功率高達206千瓦,而同排量的大眾渦輪增壓發動機功率為147千瓦,福特E coboost系列2.0T發動機高功率版本最高功率達到176kW。
    而對于中國自主品牌中最優秀的企業之一長城汽車,2012年、2013年更是連續兩年創下非高檔品牌的利潤率之最。然而自去年以來,各種對于其發展的預期與解讀正以毀譽參半的方式全面展開。那么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企業們又要如何突破自身的極限,求取更大的發展?
    “危”與“機”并存
    事實上,除了遵循自身的發展步驟,對于奮戰在中國的汽車企業,政策依然是懸在每個人頭上“公平”的達利摩克利之劍。
    2013年10月份的“全球汽車論壇”上因為“50:50”股比放開之爭再次成為焦點,福特CEO穆拉利點炮,中汽協董揚奮起反擊。一方面是全球汽車巨頭垂涎在對等股比上的再平衡,另一方面是,中國為與國際接軌壯大汽車工業做出的再努力。
    一 方面單從利益分配來看,“外方可以用許多手段抽取合資的利潤。”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郁俊表示。大部分合資企業通過采購獨資零部件產品轉移合資企業的利 潤。這一做法已經稀釋了50%股權比例限制的效果。然而從另一個維度來看,“進一步放開”的汽車產業也為國際汽車企業向合資導入更多的車型,尤其是技術, 做出了鋪墊。而更高的國產化率意味著成本的進一步降低以及技術無聲的轉移,而這無疑是合資企業自成立以來,所遇到的又一次重大的發展契機。
    事實上,考慮到汽車產業鏈條發展及利益,在這場以“國際慣例”為標準的全球游戲之中,在號稱全球第一大市場的中國,汽車企業“求發展”所面臨的挑戰遠比想象中更大更復雜,而它也為每一個準備“深度”角逐的企業提供了公平的發展機會。 采寫:南都記者林憬文
    [相關車企2014年發展戰略]
    上海大眾
    PO LO車型將會在2014年推出改款車型,同年末會有一款全新緊湊型新車推出;而在今后的兩年內,上海大眾的網絡還將迎來C級車和全新SU V(7座)。上海大眾斯柯達方面,今年還會推出昕銳兩廂和全新明銳車型。
    一汽-大眾奧迪
    2013年,奧迪年銷量增速達到21.2%。為達到此前提出的2015年70萬輛的中期目標,未來兩年,奧迪依然要保持不低于20%的年增速。新品方面計劃將推5款全新車型,包括國產A3三廂版及A3 Sprortback,同時還推12款改款車型。
    上海通用
    2014年銷量計劃突破160萬輛。而作為銷量計劃的基石,2014年上海通用將投入多款重量級車型,其中包括凱迪拉克ATS的改款車型;雪佛蘭緊湊型SU VTrax(創酷)和全新一代科魯茲。此外,還將推出一款全新中型SU V。
    北京現代
    作 為國內車企中首個披露2014年事業計劃的車企,北京現代2014年劍指110萬銷量。計劃在今年十月推出緊湊型SU Vix25,同時,進一步提升中高端車型比重。北京現代D S(高檔車 SU V)的比例從2011年的接近20%,到2012年達到34%,而2013年隨著名圖加盟,今年北京現代的D S比例有望達到40%。同時,還將擇機推出1.6T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以及混合動力車型。
   一汽豐田
    2013年全年銷量為56萬輛,同比增長12%。2014年定下了全年66萬輛,同比增長18%的銷量目標。2013年是一汽豐田商品更新的密集期,新R AV4、新威馳、新銳志和新普拉多等,這些新車也將在2014年集中爆發。
    神龍汽車
    2014 年將向65萬輛銷量目標進發。并投放3款全新車型,同時加速網點能力提升。同時,神龍公司動力總成和新能源戰略———“E動戰略”將進一步深 化,1.8TH P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1.2T H P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將先后投產,已投放的1.6T H P、1.6LC VVT、1.8LC VVT發動機也將搭載到更多車型,新能源STT也將適配到更多新車型。
    廣汽本田
    按照本田(中國)發布的2013年在華銷量,廣汽本田2013年完成銷量為43.5萬輛。2014年銷量目標將超過50萬輛,增速近15%。為支撐該銷量目標,今年廣汽本田將導入4款新車,包括新飛度、新奧德賽、新歌詩圖和一款全新的緊湊型SU V車型。
    廣汽豐田
    2013 年廣汽豐田產銷突破了3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了21.19%。按計劃,廣汽豐田2015年將實現產銷50萬輛目標,這意味著今年和明年要平均增長30%以上。新車方面,廣汽豐田將繼續向中小型車轉型,推出一款全新A級車,以實現2015年小型車占比40%的目標。此外,全新一代漢蘭達將在今年推出,而逸致 和凱美瑞也將迎來改款。
    長安福特
    2013年累計銷量達68萬輛,同比增長超過60%。按照福特的規劃,2014年長安福 特鎖定的銷量目標為79萬輛,增幅為15.7%。從整體銷量布局可以看出,長安福特2014年的銷量增長將重點依托翼虎和新蒙迪歐。新車計劃:福特的入門 級車型Ka有望在今年引入國產,S-M AX也將全新換代,福克斯則大改款。
    長安馬自達
    2014年長安馬自達再次對10萬輛的目標發起沖擊,增幅要達到40%。今年雖有產能補充和新車加碼,但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系車不穩定的非市場因素,實現10萬輛目標比較難。新車計劃:最重要的新車是今年5月份推出的新馬自達3。
    東風日產
    東風日產在2014年計劃銷售110萬輛,產能方面東風日產第四個生產基地大連工廠計劃在2014年底或2015年初建成投產(一期產能15萬輛/年),同 時鄭州工廠的擴建計劃也在進行當中,屆時產能飽和問題可能會有所緩解。產品方面,除了新奇駿外,啟辰旗下5萬元級別的小車也將成為另一“王牌”。
    求生存
    激進高增穩住自主品牌陣腳
    與2013年國內車市的意外高增長相對的是,2014年車市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諸如油價、限購等不利因素都可能影響到全年車市增長率。盡管如此,部分車企仍制定了較高的增長計劃,其中尤其以自主品牌居多。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市場份額的不斷下滑,自主品牌的發展前景最不被看好———由此產生了一個悖論:最不被看好的品牌,卻制定了最激進的增長計劃———在這種現象背后究竟隱藏了什么秘密?
    自主品牌激進增長
    隨著國內經濟和市場動蕩幅度的變大,企業制定的目標完成風險也在日益加大。在經歷過大起大落的如今,已很少有品牌會高調發布全年增長計劃了———達成目標還好說,萬一達不到該如何交待?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能從一些車企高管的發言和采訪中整理出一些企業的預期目標。整體趨勢是,面對已經是高位運行的中國車市,合資和跨國巨頭制定的目標相對保守,而自主品牌則普遍較為激進。
    從目前已經曝光的自主品牌2014年計劃看,大部分增長目標都在20%以上:奇瑞汽車2014年國內計劃銷售36萬輛,相比去年增長20%;東風柳汽計劃挑 戰25萬輛目標,增速為30%~40%;東風乘用車2014年銷量目標8萬至10萬輛,計劃增長37%;廣汽傳祺2014年銷量目標12萬輛,計劃增長 41%;長安自主轎車2014年計劃增長58%;最瘋狂的是北京汽車,2014年定下了85%的高目標。
    從已經發布計劃的自主品牌來看,僅有3家較為保守:自主車企領頭羊長城汽車2014年銷量目標為88萬輛,相比去年增長16.71%;比亞迪將沖擊55.5萬輛目標,增速預期是10%左右;海馬汽車今年計劃沖擊20萬輛目標,計劃增長13.99%。
    與自主品牌普遍對2014年信心滿滿所不同,外界對于自主品牌前景的判斷就沒有那么樂觀了。2013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持續下滑,自主品牌全年共銷售新車 722.20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0.3%,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去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節節下滑直到在今年1月仍未能扭轉,由此也引 來了業界對其發展前景的擔憂。
    規模OR盈利誰更重要?
    從自主品牌制定的快增計劃中,可以解讀出一種急迫感,即希望快速壯大自己。因為他們越來越明顯感受到,留給他們發展壯大的機會并不多。
    在與一些自主品牌負責人聊天時,他們無一不懷戀2009年和2010年的好時光。那兩年,隨著政府對1.6L及以下小排量車刺激消費政策的推出,在該市場占據優勢的自主品牌無一不遭遇了脫銷的局面。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汽車消費刺激政策的退出,合資品牌不斷向低端市場擠壓,自主品牌在隨后兩年就迎來了最艱難的局面。品牌形象不高,技術更新跟不上外資品牌,網絡拓展緩慢,一系列問題糾纏在一起,讓自主品牌一籌莫展。
    2011年和2012年是很多自主品牌的夢靨。隨著市場份額的下滑以及盈利能力下降,很多自主品牌不得不調整戰略———畢竟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要生存首先要有盈利,自主品牌不再一味追求規模。
    這兩年,奇瑞汽車、吉利汽車和比亞迪的調整讓人印象深刻。盡管他們各自采取了不同措施,但也有很多共同點:縮減產品線,大力提升品質,重整渠道,尋求有質量的增長。
    但是,汽車畢竟是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規模和盈利都很重要,缺少任何一個都不是長遠之計。從短期看,盈利似乎更重要,但汽車畢竟要靠規模確立話語權,除非是像法拉利、賓利這樣的超豪華品牌,否則都不能忽視規模。
    對于自主品牌們來說,規模和盈利,只是戰略上的一時側重,從長遠發展來看,這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任何一面都沒法舍棄。
    優勝劣汰進程不可避免
    國內自主品牌可以簡單分為兩類,一種是奇瑞、吉利、比亞迪和長城這樣的民營車企,另一類是上汽榮威名爵、東風乘用車、長安轎車、一汽奔騰、北京汽車、廣汽傳祺這樣的國有汽車集團的自主品牌。
    從自主品牌發布的2014年計劃來看,民營車企的增長計劃普遍低調一些,而有政策和資金支持的國有汽車集團自主品牌,普遍較為瘋狂———這與他們各自的發展歷史以及所處環境密切相關。
    對于民營車企來說,他們從出生起就在夾縫中求生存,在缺少政策或資金的庇護下更多是靠自身發展;正是依靠一種“打不死的小強”的精神,他們才能在日益殘酷的
    競爭中站穩腳跟。國有集團旗下的自主品牌普遍起步較晚,這些大型集團普遍通過多年合資積累了雄厚資金實力,但隨著政府鼓勵自主創新,以及有意放開合資股比
    限制等,把他們逼到“墻角”———未來合資企業如不存在了,國有大型集團唯一剩下的只有自主品牌,如果不能在股比放開之前迅速壯大自主品牌,他們可能會一 敗涂地;現在,留給大型汽車集團的時間并不多,這也不難理解他們迫切壯大自主業務的心情。
    民營車企與國有集團的自主品牌可謂各有優勢:前者在激烈競爭的生存能力更強,而后者擁有更多發展的資源和條件。而未來國內自主品牌車企的構成,肯定少不了兩者。
    只不過未來的中國車市,不會像現在一樣有如此多的汽車品牌。業界預測,未來兩至三年內,自主品牌必將出現一輪兼并重組高潮。經過殘酷的優勝劣汰,最后可能只有四到五個品牌能夠長期立足。
    [相關自主品牌2014年發展戰略]
    長城汽車
    2014年銷量目標為88萬輛,增速16.71%,增速目標低于2013年實際增幅,應該說產銷目標制定比較務實。今年預計投放多款新車。
    比亞迪汽車
    2013年銷量為50.6萬輛,同比2012年增長11%.2014年預計55.5萬輛左右,增速10%左右。今年計劃推出5款新車型,包括雙模混動SU V車型“唐”、高端SU VS7、小型M PVM 3、新款F3、思銳2.0T和全新A 級轎車G5.
    奇瑞汽車
    2013年國內銷量30萬輛左右,同比下滑約20%.2014年國內銷量目標為36萬輛。其中艾瑞澤7的營銷將是奇瑞2014年的重點工作之一,現有的519家經銷商也將有20%被淘汰。
    江淮汽車
    2014年乘用車銷量目標為21.9萬輛,增速41.74%。在轎車市場,江淮今年將呈現出品類開拓和新品延伸的產品格局,定位于小型SU V和悅S30的推出值得關注。
    北京汽車
    2013年其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突破20萬輛,同比2012年增202%.2014年銷量目標為37萬輛,增速85%,是2014年產銷目標最激進的自主品牌。新車今年計劃上市C50和C60.
    東風乘用車
    東風風神在2013年銷量突破7.3萬輛,增長26.88%.2014年銷量目標8萬至10萬輛,增速達37%。新車方面計劃發布三款新產品,并在北京車展展出,分別是E30L(電動車)、D23(轎車)和G29(SU V)。
    廣汽傳祺
    傳 祺2013年累計銷量達到了8.5萬輛,同比2012年增長突破157%。廣汽傳祺2014年銷量目標12萬輛,增速41%。新車方面計劃發布四款全新車 型,包括新一代B級跨界車G A6、全新SU V傳祺G S6以及G A5和GA3的改款車型傳祺GA51.6T、GA3F。
    長安自主品牌轎車
    2013年長安汽車銷售汽車213萬輛,其中自主轎車銷售是38萬輛,同比增長71%.2014年銷量目標60萬輛,增速58%。新車方面,中高級SU VCS75和全新款奔奔預計在今年第一季度上市、新悅翔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
    海馬汽車
    2013年銷量17.54萬輛,同比增1.55%.2014年銷量目標20萬輛,增速達13.99%。新車方面將會推第四代福美來車型海馬M 5、M 6兩款轎車及SU V海馬S5.
    東風裕隆
    2014年全年銷售目標為4.5萬輛,計劃繼續引進一款U 6 TU R BO緊湊級SU V,為完成目標助力。
    觀致汽車
    2014年底計劃經銷店達到150家。今年的日內瓦車展上計劃再推新車觀致3五門車。
    求突破
    把握時機借力新能源突圍
    有道是“不破不立”,在2014年,固然有車企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并占有一席之地而上下求索,同樣也有車企為追逐更宏大的目標孜孜以求。不過,
    讓接下來一年中的汽車行業帶上種種懸疑色彩,并左右業界未來的,則是車企們試圖對現有格局做出的突破之舉。有意思的是,新能源以及混動汽車,成為諸多車企 不約而同選擇的突破方向。
    在華車企競相“觸電”
    從被汽車業界視為“時尚玩具”,再到低價入華堪稱業界良心。進入2014年,特斯拉這條“鯰魚”已經攪熱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而各家車企似乎也被其時尚感所左右,紛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運籌帷幄,不甘人后。
    其中,萬向集團繼收購A 123之后,新年“馬上”再度參與美國菲斯科的破產資產拍賣,并最終以1 .49億美元的出價勝出,并由此實現從零部件到電池、專用車,到電動乘用車生產的技術能力。
    與 此同時,北汽集團近日入股美國新能源公司A tieva,進而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北汽集團及下屬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高端純電動汽車領域的設計、研發、制造能力及水平。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據報 道,接下來北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將于3月8日升級為北汽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與北汽股份平級的集團子公司,并明確今年北汽新能源的銷售目標為2 萬輛。
    對新能源躊躇滿志的不僅是北汽,2月20日,東風汽車宣布啟動技術中心二期項目,總投資20億元。該中心將用于新能源車等技術研發。同時,隨著東風汽車新能源工廠今年內投產,東風也將隨之向市場投放一款電動車。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車企除了加緊對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等環節的布局之外,2014年還是其實現市場化的開始。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透露,今年3月,比亞迪雙模混合動力車“秦”將順利進入上海市場,而未來三年比亞迪將推出一系列高技術含量的車型。
    事 實上,為了讓消費者盡快接受新能源車,車企煞費苦心。同時,東風日產啟辰品牌的純電動車晨風也將于今年正式走入私人消費市場,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廣 州、深圳四地啟動面向私人用戶的試點運行。而在2月17日,華晨寶馬宣布電動車品牌之諾首家品牌展廳落戶北京。之諾品牌管理總監梁堅表示,該展廳所采取的 租賃模式雖然華晨寶馬承擔了較大的風險,但有利于客戶更容易地接受電動車這一新生事物。
    新能源汽車開啟集中投放期
    “2014 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起點”,中汽協副秘書長許艷華指出,一方面,2014年、2015年是新能源汽車新產品集中投放時期,產品性價比將大幅提升,
    江淮、比亞迪、北汽等產品會有更好的市場表現。另一方面,隨著扶持政策的完善和具體措施到位,產品性價比的提高,以及充電設施建設的系統性推進,用戶購買 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將會提高。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向往的熱土。東風日產技術中心第五開發部副部長劉強告 訴南都記者,在我國對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的推出等因素影響下,中國已經成為目前世界范圍內的條件最優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時,由于國內政策存在實行時效因 素,所以促使眾多車企紛紛在2014年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推廣的節奏,以便盡可能地享受政策帶來的紅利,從而降低前期參與帶來的風險。
    他 表示,隨著201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進入實際應用階段,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將迎來充分競爭。在此過程中雖然很可能暴露出一些問題,但同時也能讓個人用戶加深
    對新能源車的理解,掌握并熟悉使用方法,逐步培育個人消費者;對于車企也將由于競爭和市場的優勝劣汰的影響,形成一批骨干企業,為將來新能源汽車的長期發 展打好基礎。
    法規倒逼混動汽車實現大飛躍
    2014年消費者除了可供體驗、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增多之外,離得更近的還有車市中的混合動力車型更多、更便宜。此前混合動力汽車叫好不叫座的尷尬也有望隨之改變。
    據了解,在2014年,諸如長安逸動混動版、雷克薩斯新CT 200h、現代索納塔混動版、路虎攬勝混動版、英菲尼迪Q 50S混動版以及全新漢蘭達混動等多款混合動力車型將投放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主推渦輪增壓、輕量化等技術路線的品牌,而逐步將重心選擇混合動力技術路線上來。大眾汽車也在華發布了新能源戰略,從2013年起,大眾汽車集團將以進口方式在華銷售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并強調未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是其在華發展的重點。
    如 此轉變的背后,與《2012-2020年汽車業發展規劃》緊密相關。在規劃中,中國政府要求中國汽車制造商到2015年將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 .9升/100公里,到2020年降至5升/100公里。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不采用混合動力車技術,幾乎無法實現2020年的目標。
    對于市場而言,更為現實的選擇則是混合動力汽車的國產化,這有望將混合動力車型高企的成本降低,從而實現更大范圍的普及。本田中國總經理倉石誠司透露,核心混合動力總成零部件將在2014年實現國產。而在此之前,豐田汽車已經在中國開始了混合動力車型的國產化工作。
    此 外,獲得混合動力成本優勢的也不僅是外資車企,2013年科力遠長沙工廠投產,至2018年將實現年產30萬套汽車動力電池產能,通過國產,將使混合動力
    汽車的核心部件的鎳氫動力電池成本下降50%。據悉,長安、一汽、上汽、廣汽、吉利等車企均欲借科力遠為其配套電池,從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實現新的飛躍。
    [相關車企2014新能源規劃]
    北汽集團
    原 本隸屬于北汽股份的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將升級為北汽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與北汽股份平級的集團子公司。新公司將于3月8日掛牌。2015 年,將生產B級、C級等高端電動汽車。北汽集團還提出了“234”戰略,即純電動汽車行駛里程要達到2014年200公里、2015年300公里、 2016年400公里,以確保北汽集團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力。
    上汽乘用車
    按照計劃,上汽乘用車榮威550Plug-in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將于2014年上市,計劃實現當年產銷1000-2000輛,未來逐步實現銷量5000-6000輛。
    東風乘用車
    產能16萬輛的東風乘用車新能源工廠預計2014年底全面建成投產。而東風風神也將在年底投放一款電動車。
    寶馬
    BMWi3在2014年上半年進入中國。與此同時,寶馬還將推出名為“360°電動”的服務,為BM W i3電動汽車用戶提供支持和專屬服務。
    東風日產
    東風日產將以啟辰e30為對象,在廣州、大連等多個新能源試點城市進行大規模示范運營,推動E V產業的商業化進程。
    特斯拉
    今年1月,特斯拉在其官網公布,M odel S85kWh車型在華起售價格為73.4萬元人民幣(約合121370美元)。此價格遠低于外界預計的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定價。
    騰勢
    騰勢的首款純電動車型將于2014年北京車展全球首發,并計劃于2014年上市銷售。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聊城市| 隆昌县| 通江县| 五台县| 修武县| 罗源县| 蓬溪县| 根河市| 桂阳县| 苗栗市| 堆龙德庆县| 古蔺县| 景洪市| 蓝山县| 梁平县| 尤溪县| 衡南县| 双辽市| 皮山县| 高碑店市| 黎川县| 建瓯市| 峨边| 洛宁县| 岚皋县| 安平县| 道真| 泰来县| 南昌市| 黄梅县| 疏附县| 新乐市| 收藏| 桐梓县| 淳化县| 本溪市| 永济市| 湘潭县| 皋兰县| 崇义县|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