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牌新年首拍成“抽簽”中標靠運氣
上周六,2014年首次上海市 非營業性客車額度拍賣結果出爐:最低成交價為73500元,比上月下降2500元;平均成交價為73501元,比上月下降2592元,僅比最低成交價高1 元。不過,由于本月滬牌拍賣投放數量為8100張,而競拍人數在上月創出69個月新高39625人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321人,達到41946人,為 2008年4月以來新高。這也使得本月滬牌中標率僅為19.3%。
網友吐槽競拍新規
2014年,上海試行一次性公布機動車額度年度投放總量和“警示價”措施,全年投放總量保持在10萬張左右,且設置統一“警示價”72600元。當價格與供給的懸念不再、需求卻與日俱增時,滬牌受到的質疑更多地指向“抽簽”、“抽獎”、“搖號”。
“這還好意思叫拍賣?應該叫私車額度抽簽”,網友“來份鱔絲面”表示。網友“—郭小貝”說:“拍賣是每個買車人都得先花73500買個牌照嗎?那還不如北京的抽簽呢,好歹公平。”
“自從開始設警示價,每月8000張左右的牌,有上千張流拍,加上拍牌人數眾多,中獎比例接近6:1,代拍黃牛和代拍公司的中介費兩個月飚至 3000+,并持續上升。到年底,隨著累積分母數到達10:1時,與北京的搖號有什么區別?!但是,人家北京可是基本免費的好么?”網友“天涯北驛”表 示。
網友“無人道大人”則認為,“這不是拍賣,也不是抽獎,是用資本和運氣在購稀缺資源”。“資源為什么這么稀缺,還是得看它到底有多么管用。”“無人道大人”還提出兩個問題:滬牌好處真有那么多那么大嗎?買滬牌的人眼下真有這么迫切的需要嗎?
管理規則仍待改進
上海市政府年初發布修訂后的《上海市非營業性客車額度拍賣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市管理部門表示,《規定》調整后,一方面繼續打擊滬牌的投機炒作,同時也將為真正有需求的車主提供便利。
新版與舊版《規定》的最大區別在于“拍賣規則”。從今年起,本市實施個人、單位機動車額度分場投標拍賣。市管理部門介紹,此前私企和私人同場同規則下拍 賣,企業對價格敏感度低于個人,一定程度上推高滬牌價格。由于目前采取全年統一“警示價”的措施,私人私企分場后,今年內對私人拍牌的價格走勢基本沒有影 響;但從長遠看,如果以后放開“警示價”,分場措施可以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
在滬牌拍賣的“限制條件”中,新舊兩版《規定》文字內容完 全一致,“新增機動車額度首次啟用后三年內不得帶牌過戶轉讓”照舊,但“新增機動車額度僅用于本市新增車輛上牌”(以下簡稱“新牌上新車”)這一去年出臺 的管理措施今年將不再執行。“新牌上新車”,是指新拍到的滬牌不能用于經過交易的二手車上牌,也不能用于非滬牌舊車轉成滬牌。此前出臺“新牌上新車”規 定,主要是針對“黃牛”鉆空子的做法,即將新牌上在二手車上,再將車牌分離,如此一來,新牌變成二手車牌,可以單獨交易,從而避開新牌三年內不得過戶轉讓 的規定。“新牌上新車”雖然有用,卻也會造成“誤傷”:購買不帶牌二手車的消費者,即使拍到滬牌,也不能上牌;非滬牌的車主也不能直接轉為滬牌,只能新購 車輛,這樣反而會增加私車數量。
根據上海市信息中心汽車產業研究室日前披露的信息,去年12月上海汽車上 滬籍牌照27675輛,環比下降2.94%,同比下降14.16%;去年全年上海汽車上滬牌341049輛,同比下跌1.27%。截至2013年末,上海 滬籍牌照汽車總量為2419799輛,其中,大型汽車有28.01萬輛,小型汽車有207.07萬輛(含小型客車58.13萬輛),還有其他車輛6.89 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