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估值,到底準還是不準,有存在的價值嗎?
近年來車輛價值類業務,備受市場和投資方熱捧,最早,第一車網,淘車網,51汽車等最早開始做大數據估值產品,2013年公平價初創獨立第三方業務,2014年精真估、車蟲網和車三百建立,期間,汽車之家,優信等平臺也在此方面有所投入。經過多年發展,市場對它不僅僅滿足于一個參考工具,更賦予引流,金融,數據產品等價值。
在市場逐漸升溫的同時,大家針對這個業務經歷了由遠及近的過程,這一期文章,筆者總結一些共性的問題,供大家一起討論。
從業幾年來,經常被人問到,估值,到底準還是不準?!這個問題深刻,又尖銳。相信很多同行也會經歷這句對業務的質疑。筆者嘗試提供一個回答,可供大家討論。
車輛估值解決的是風險問題,是通過大批量數據(或經驗)推算幫助確定價格的工具,來保證非標品帶來的價格風險,并非用單輛車的價格去驗證。簡單的說,同樣類別的車輛,需找出一個距離所有的價格最近的估值,就是所謂的精準,比如有人問車價,估算出一個距離所有的可能交易價格最近的估價就是準確的,也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你的風險。
對于非標品,價格的影響因素眾多,影響因素的問題會單開一系列專題討論,另外關于怎么做到準確,也會單開討論。其他如房屋,古董等非標品,也具有同樣性質。
再聊個比較實際的問題:估值到底給誰用(個人還是商家),面對二手車這么長的價值鏈,估值如何定位產品?
估值是給用戶和商家共同使用的產品,一個公允的估值價格,幫助用戶和商家在一個認知預期中,方便快速的實現成交。而行業中定價權在商家,交易決策權在用戶,估值產品業務邏輯怎么設計能達到這樣的目的,筆者后期的文章中會專項討論。在經濟學中,價格是市場的表現,而在產品的表現方面,用戶和商家都不只是需要一個估值價格結果,而需要看到一些產生結果的原因,來增加他們對價格的認可,用戶需要的是不同的渠道,自己的交易風險,交易周期,付出成本等內容的對比,來判斷適合自己的交易渠道和交易價格;而商家,需要定價的邏輯的服務,也就是要展示給他所有需求的輔助定價的工具(模塊)。比如要找到用戶和商家背后的需求邏輯,交易雙方同一價格產品分類嫁接到不同的使用場景中,統一兩方的邏輯展示在最終的估值價格上,簡單的說交易雙方需要看到同一個價格,但價格載體要符合使用者行為習慣。關于產品的建設,同樣的后期會單開一些專題去闡述。估值的對于交易而言,最大作用是消除估算邏輯錯誤風險,并降低交易成本。預測未來發展,結合金融、信用系統和支付系統,這個點很有可能是二手車線上交易的突破口。
而關于價值鏈的服務,估值產品該如何定位?
13年的時候,筆者在知乎上寫過一篇文章,大概闡述了二手車行業價值鏈中所產生的服務價值點,每個價值鏈的節點都是交易,那么估值的產品服務應該是所有交易的節點。
簡單的說,估值價格大致分為幾個大塊,C2B車主和商家交易,B2B商家之間的交易,C2C個人間交易和B2C商家把車賣給終端用車人。期間又有交易細分出不同的價格。所以估值產品就不單單解決一個價格的問題,應該構架一個產業鏈的問題,在保證商家收車參考的同時,還要留出既定的利潤空間,確保這輛車最終能賣的出去,更要細分很多不同的交易場景產生的交易特點,所以說筆者定義這款產品是一個架構者,這個架構,任何的失誤都會是聯動的。
關于估值怎么去做到構架服務汽車流通產業鏈,架構之間如何保證服務到交易,筆者同樣會單開一個專題去講解。
有一些人會覺得為什么要讓商家賺這個錢,直接把其中的利潤刨除掉就行,這也是最初BEEPI業務邏輯的基礎,同樣瓜子,人人車會拿到中國進行嘗試,成功除了消除渠道利潤外還有個前提,就是保證車源質量,尤其在快速擴張運營中保持服務操作標準化,后來發現這兩點都很難,其一,市場并沒有統一的價格認知(尤其是上文提到的價格背后的原因,價格是緊緊與交易風險,交易周期相關聯的,俗話說,便宜沒好貨)以及交易場景的幫助,大多數賣車用戶盯著商家的賣出價來設定預期,自己卻沒有像商家那樣做出質量和服務保證,這樣的交易就很麻煩了;其二,很難做到服務標準化(業務的核心指標是交易量,在這里量和服務體驗,很容易發生沖突),并且也很難擔保交易質量。關于積累交易數據,筆者經驗是這些交易數據作用不大,因為C的價格是最不穩定的,尤其在當下用戶價格認知缺失的環境中。有關于價格數據,之后也會單開專題去討論。C2C的業務的確是有很大的優勢,也期待有更好的業務優化來幫助其實現理想的商業價值。所以,逐漸成熟的中國市場,更多地建議用戶通過有品質的商家實現二手車賣買交易服務(其實對于新車而言,二手車已經很便宜了,切勿貪小失大)。關于產品如何構架到整個二手車行業,以及二手車行業互聯網現狀分析,筆者之后會單開個專題討論。
在從業的這幾年,被問到最多的話題就是,估值到底有什么用,能實現什么樣的商業價值?
談到價值,筆者試著從幾點探討。
1、流量入口。價格是所有人關心的話題,價格類產品,在互聯網應用環境中,可以作為流量入口,包括用戶和商家,都可以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通過價格切入到價格類產品服務中,流量入口的實現方式是,產品用的人多,認可的人多,線上和線下相互影響,自然就可以實現初步壟斷。之后單開專題闡述這個問題,流量入口自帶兩個商業屬性,其一是品牌硬廣價值,其二是推薦服務價值。在新的一輪融資中,幾家估值服務商,都把目光聚焦在拓展C端用戶拓展上,這也應征了其流量入口的價值。移動互聯網時代,App的撫養成本很高,擺在從業者面前的就是兩難的境地。而筆者認為,微信發布了小程序,正是一個轉變的契機,并非是小程序,而是吸取小程序的互聯網行為轉向風口,通過簡單入口即用即走的方式,在用戶賣買車的不同環節切入產品服務。中國互聯網用戶是全世界最難伺候的用戶,沒有之一,他們沒有耐心,疑心及重,脾氣壞,背判成本低(低忠誠度)等等,且他們每天只會用到7個以內的App,這對估值產品的App養成完全沒有好處,所以怎么做到占有C端用戶呢,怎么串聯整個用戶用車流通的周期。之后筆者會單開一個專題進行探討。
2、用車和車流通線索。價格最接近交易,所以線索就是另一個商業價值點。在當下二手車平臺里,最關鍵的就是搶線索,價格類產品是能導流線索的重要出口。而估值產品不僅僅貢獻賣買交易線索,還能貢獻用車服務線索。而且根據C2B拍賣公布的線索轉化,還能在逐漸線上金融化的流程中,得到很大的優化。所以這個產品的定位,應該是串聯用車和流通的所有環節,在原有線下市場的結構中,優化資源,降低成本,實現線上服務。
3、IT定價服務。15年的時候筆者與一些大型的經銷商接觸過,了解到大型經銷商關于規模經營(尤其跨地區)的痛點,價格和利潤控制,由于定價太過于依賴人工,所以大型經銷商通常用參股的方式來解決,這和小的商戶運營方式很相近,小的商戶,定價權要么在老板手里,要么就在親戚股東手里,因為價格和利潤直接決定了商家的生存。上面的文章講到過商戶定價的需求是定價所需工具(模塊),筆者認為,搭建整套定價規則的時候,需要整合這些工具(模塊)幫助解決人工的成本和失誤風險,從而實現標準化管理。之后會開專題探討這塊內容。
4、金融定價。說到金融定價,筆者很為難,估值產品之所以具有他的先進性,是因為,他解決了人工成本和失誤風險,是要替代人工的,就像工業革命和互聯網的浪潮之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勢能正在逐漸實現變革。而目前從業者,最重要的還是依靠人工進行保價(存在風險大,利潤低的問題),但目前的估值產品卻達不到替代效果,產品的進步逐漸會實現替代,大家都在進步,而其中核心的是風險利潤算法,這套算法國外有成熟的經驗,國內有待開發,目前大多用一些粗狂的解決辦法去處理,隨著金融產品的發展和用戶認知水平的提升,對估值產品的要求也在逐步增長。坦白地講,筆者還缺少相關的經歷經驗,將來如有成長定會與大家分享。
5、數據類產品。保值率,新車價,存量保有量,市場趨勢等結合價格數據衍生出來的產品(小的業務功能,市場業務分析報告等),也會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幫助廠商和大型的經銷商規劃業務策略。此內容目前在中國也剛起步,根據美國一些知名的數據和咨詢公司經驗,會有一定份額的市場。筆者同樣了解甚少,暫時不做過多闡述。
6、交易服務。這是車輛流通的終極模式,商業化價值最大的部分,也是最難以突破的部分,必須依托多個資源和時機去實現,如果摩拜單車一樣,未來的車輛交易使用模式會朝向這個方面發展。有幾個重要的因素,筆者列舉一下:金融產品的完善(尤其是融資租賃殘值利潤和使用成本等產品);個人信用體系建設(或公開);線上支付系統大額交易通路;車輛鑒定維修等數據完善等等。筆者認為,如打通這些資源,可能會共存2-4個主要的覆蓋行業競爭者覆蓋40%的市場,其他也存在一些小的競爭者或者多個競爭模式出現覆蓋剩余的市場。將來如有相關信息,也會單獨開專題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