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城市限遷二手車 經銷商成本驟增轉戰電商
在二手車不斷增長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提升二手車的準入門檻。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數據,目前全國共約300個地 級市出臺了二手車的限遷政策,且大部分城市的二手車準入門檻為國排放標準車型,青島、杭州、天津、珠海、成都等地已提至國排放標準。此外,山東、江蘇、吉 林等地區,還對車輛的使用年限進行了限制,要求注冊5年以上的車輛不予回收,這意味著車齡五年以上的二手車將不能流入這些區域。
“現在全國各地的二手車準入標準都在不斷上升,我們銷車渠道也越來越窄。”西南地區二手車車商劉先生向記者表示,在周邊多個城市限遷標準從國上升至國之后,現在只能將車賣向更遠的地方,由此帶來的物流成本甚至是此前的十倍。
在二手車車商看來,如何保證二手車的流通速度成為生存的關鍵,因此,交易流程更為簡化的電商平臺,逐漸成為新興的銷售模式。
限遷政策推漲經銷商成本
“成都的二手車有70%是流向外地城市,以前在綿陽、德陽、自貢等地區就可以消化,但是現在這些地區機動車排放標準都提升到了國,我們只能把車銷往到更遠的地方。”經營二手車多年的車商劉先生向記者表示。
去年突如其來的限遷政策讓很多二手車車商措手不及,收車渠道和銷車渠道同步收窄,為了加快資金流轉,車商只能將車賣向西藏、甘肅、新疆等邊遠地區,由此產生的物流成本又再次壓縮了利潤。
“以前一輛車運到綿陽、德陽等地方,也就幾百元油費,現在運到這些邊遠地區,必須借助平板運輸車,成本至少在5000元以上。”劉先生表示。
以 二手車商5%~8%的毛利率來算,限遷后增加的物流成本,已接近一輛10萬元的二手車的毛利率。然而,10萬元以上的二手車已經被視為“高價車”,對于車 商來說,雖然盈利空間大,但資金占用也較大,因此在流通周期放緩的環境下,很多車商將戰場轉向了價格更低的中低端二手車市場。
據了解,一個普通二手車車商一個月的開支主要包括場地租金、人力成本以及日常運營費用等,從10萬~30萬元不等。而在運營成本不斷攀升的背景下,目前西南地區已有5%的二手車經銷商倒閉或轉行,其生存壓力凸顯。
政 策規定成為二手車流通的嚴重阻礙,二手車商只好在拓展跨區域銷售渠道的同時,盡力提升本地市場的流通速度,在此過程中,降價難以避免。據記者了解,在成都、南京、武漢、上海等地區,多數二手車車商今年的賣車價格都有所下滑,下滑幅度最高的達到20%。
以一輛行駛10萬公里、車齡五年的帕薩特1.8T為例,目前成都的收購價約為11萬元;在限遷標準執行之前,這一車型的市場售價為12萬~13萬元。
電商模式興起
“降價不是長久解決方案,企業要求生存,保證利潤也非常重要。”一位江蘇地區的二手車車商指出,對于二手車商而言,流通速度越快,意味著資金鏈越穩健和安全,也對經銷商的盈利起到關鍵作用。因此,二手車商在挖掘本地消費需求的同時,也需要找尋新的銷售渠道。
在此背景下,以B2B為主的二手車電商模式逐漸興起。車易拍、273、優信拍、大搜車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量明顯增長。
“目 前我們合作的電商平臺超過三家,相較于自己拓展實體銷售渠道,電商平臺收取的服務費微乎其微。”一位成都的二手車車商向記者介紹,在該店 去年的交易總量中,超過三成的二手車來自于電商渠道,這一比例相比上一年增長超過10個百分點。其中,外銷二手車所占比達到10%,剩余的都在本地區消 化。
數據顯示,車易拍交易量已由2010年的700輛增至2013年的10萬輛,覆蓋城市也拓展至163個;273二手車交易平臺去年交易量也實現了翻番式成長,約16.7萬輛,覆蓋全國105個城市;此外,優信拍、大搜車等均在去年取得了較高增長。
“一 方面,電商平臺擁有全國各地的資源,能大大加快流通速度;另一方面,快捷的交易模式也大大降低流通成本。”273二手車交易總裁鄧衍朗分析道,以跨區域流 通交易為例,一般實體交易需經過四道流通環節—本地車主賣給本地車商、本地車商賣給外地車商,外地車商賣給當地車商,當地車商再賣給當地消費者。而電商平 臺的出現,直接省略了中間兩道程序,節省了一半的流通成本。
在流通時間上,買賣雙方只要在線上完成交易,便可隨時發車,只需等待物流時間,而實體交易的流通時間快則兩周,慢則多達幾個月。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預測,2014年二手車的交易量有望接近1000萬輛。這一誘人的市場蛋糕不僅僅吸引了電商進入,甚至招來了外來者的青睞。不久前中國平安保險(放心保)集團就宣布,將投資10億元籌建二手車電商公司。
有觀點指出,和淘寶等電商平臺的發展類似,二手車電商也需具備誠信基礎。此外,汽車售后質保等方面也同樣需要電商做出長遠規劃。